强震前断裂亚失稳阶段及失稳部位的特征研究——以新疆南天山西段为例
【摘要】:我们把处于亚失稳阶段的断裂简称为亚失稳断裂,亚失稳阶段是断层临近失稳的最后阶段,识别这个阶段并判断出地震最终的发生位置是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参考实验室关于断层亚失稳应力状态的研究结果,以6.8级以上地震为研究的目标地震,提出判定具备发生6.8级以上地震的亚失稳断裂研究方法:(1)构造区Benioff应变积累支持6.8级以上地震发生;(2)从高应变积累构造区中找出高应变积累且应变开始缓慢释放的断裂;(3)区分断裂的积累段和释放段,根据断裂释放段的协同化程度判定其是否处于亚失稳阶段,寻找失稳部位;(4)断裂Benioff应变是否符合加速释放模型,分析亚失稳断裂发震的紧迫性.本文以南天山西段为研究区,使用亚失稳断裂判定方法对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结果显示卡兹克阿尔特断裂在主震前具备上述4个条件,预测取得较好的效果;进而使用该方法对研究区现今应力状态进行探索性预测研究,发现目前柯坪断裂符合亚失稳状态条件的前三条,需关注该断裂的地震活动.
|
|
|
|
1 |
荆燕;张世中;熊玉珍;李宏;刘凤秋;孙起伟;董建业;张鸿旭;王海忠;陈葛天;;柯坪断裂东段现今微动态运动监测与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7年01期 |
2 |
刘一鸣,姚虹,周海南;新疆柯坪断裂带地震活动的特征及趋势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1975年01期 |
3 |
马宏生,刘杰,张国民,李丽;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中国大陆地块分区地震活动[J];地震学报;2002年06期 |
4 |
张希;崔笃信;郝明;唐红涛;;全国主要构造区近期应变积累动态演化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
5 |
;《华南地震》2001年第21卷总目次[J];华南地震;2001年04期 |
6 |
杨继登;地震活动的层次特征与预报[J];西北地震学报;1992年02期 |
7 |
崔力科,郭履灿,胡常忻,和景昊;1993年世界重要地震灾情与地震活动特征[J];灾害学;1994年04期 |
8 |
常向东;弥散地震评价的原则与方法研究[J];中国地震;2000年02期 |
9 |
杜国林,于露,韦庆海;绥化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J];东北地震研究;2000年04期 |
10 |
林树,林世敏;1999年福建及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综述[J];福建地震;2000年Z1期 |
11 |
陈宇卫,顾方琦,凌学书,张春芝;中国大陆西部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J];地震地质;2001年03期 |
12 |
林树,林世敏,陈莹;2000年福建及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综述[J];福建地震;2001年Z1期 |
13 |
李人杰,刘西林,华爱军,李红;胶东及其近海地震活动特征和近期趋势分析[J];东北地震研究;2002年04期 |
14 |
;《华南地震》2003年第23卷总目次[J];华南地震;2003年04期 |
15 |
焦伟;;鸭绿江断裂西南段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东北地震研究;2006年02期 |
16 |
李继业;;黑龙江及邻近地区北西向断裂与滨州断裂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年03期 |
17 |
谢振福;;海南岛及邻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06年04期 |
18 |
;《高原地震》第18卷(2006)总目录[J];高原地震;2006年04期 |
19 |
;《高原地震》第20卷(2008)总目录[J];高原地震;2008年04期 |
20 |
田钧;楼柯;;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