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海岛地区地震背景噪声特征及海洋学解释
【摘要】:地震背景噪声特性及噪声源的分布研究逐渐成为深化背景噪声层析成像的关键问题.海岛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背景噪声具有相对独特的特征.地脉动(约0.003~1 Hz)是地震背景噪声中能量最强的分量,其激发与特性被认为与海浪运动和固体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但海岛地区地脉动特征与海洋波浪场之间的关系尚未被充分研究.本文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岛地震台站的连续记录数据、波浪浮标的实测数据以及WAVEWATCH-III海浪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通过地震学和海洋学的交叉,分析海岛地区地脉动信号的时频特性及其与海洋波浪场之间的相关性,从海洋学角度对地脉动信号的特征及激发进行探讨与解释.结果表明,海岛地区地脉动信号相对于内陆地区更强,并具有明显且稳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高频地脉动信号(0.12~0.32 Hz)在夏秋季节(5月—10月)相对较弱,而在冬春季节(11月—次年4月)相对较强,与北半球海洋活动季节性变化相一致.此外,海岛地区地脉动主要受周边海域波浪场影响,与周边海域波浪能功率密度及实测和数值模拟所得的有效波高均具有很好的互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可进一步发展利用地脉动观测数据反演海表波浪场的可能,为海洋科学研究中海表波浪场连续观测数据的获取提供地震学上的支持.
|
|
|
|
1 |
Filatova;Valentina Vishne-vskaya;刘俊来;;西北太平洋边缘的地体组成[J];世界地质;1993年01期 |
2 |
G.F.Sharman
,周怡;西北太平洋中中生代的构造演化[J];地球物理学进展;1989年02期 |
3 |
D.R.Chio;项光;;西北太平洋中的大陆地壳[J];海洋地质译丛;1988年04期 |
4 |
王慧中,赵泉鸿,俞立中,张卫国;晚第四纪西北太平洋风尘记录与冰期旋回的比较[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8年01期 |
5 |
陈瑞闪,杨书郎,陈谋瑞;西北太平洋付热带高压的短期振荡对近海区台风路径的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1983年01期 |
6 |
吴佳翼;;1993年4—6月的全球地震动态[J];国际地震动态;1993年11期 |
7 |
郭明珠,谢礼立,于海英;地脉动机制分析方法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2期 |
8 |
詹晨曦;福州市区地脉动特征[J];福建建设科技;2004年02期 |
9 |
郭明珠,周嗣平,徐国栋,俞瑞芳;基岩表面地脉动谱比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07期 |
10 |
李志雄;袁锡文;朱航;丁军;陈金燕;明穗花;;海南数字地脉动参数处理系统[J];地震;2008年02期 |
11 |
许浚远,张凌云;西北太平洋边缘新生代盆地成因(上):成盆机制述评[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年02期 |
12 |
A.A.Ostrovsky
,易人;西北太平洋盆地岩石层的综合地震特性[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年01期 |
13 |
李昊,胡钧;地脉动测试在核电厂址勘测中的分析与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0年06期 |
14 |
师黎静;陶夏新;;地脉动方法最新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6期 |
15 |
李文昌;张玲;申凤兰;;地震前数字地脉动信息特征的研究[J];防灾减灾学报;2010年02期 |
16 |
李平;薄景山;孙有为;张宇东;李孝波;赵金鑫;万卫;;安宁河及邛海周边地区地脉动特征分析[J];地震研究;2013年01期 |
17 |
李昊;地脉动测试分析技术与工程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00年06期 |
18 |
李昊,胡钧;核址地脉动测试与分析研究[J];上海地质;2000年02期 |
19 |
李友鹏,邹桂高;地脉动测试技术若干问题的讨论[J];岩土工程技术;2004年04期 |
20 |
章熙海,黄永林;井下地脉动测试方法及工程意义[J];地震学刊;1995年04期 |
|
|
|
|
|
1 |
夏英杰;倪四道;曾祥方;;亚欧大陆地脉动信号随海洋活动的季节性变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2 |
郭明珠;谢礼立;苏克忠;;地脉动机制分析[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
3 |
郭明珠;章慧蓉;藤海文;;场地地脉动观测方法介绍[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4 |
曾祥方;夏英杰;倪四道;;单台法和双台相关法研究台风引起的地脉动信号[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