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海门源M_S6.4地震前重力变化
【摘要】: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11—2015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6.4地震发生的关系,结合GNSS、水准观测成果和区域地质构造动力环境,进一步研究了区域重力场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测区内重力场异常变化与祁连山断裂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映沿祁连山断裂带(段)在2011—2015年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构造活动或变形.(2)门源MS6.4地震前,测区内先出现了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到临近发震前显示出相对闭锁的现象,且围绕震中区周围出现四象限分布特征的局部重力变化,地震发生在重力反向变化过程中,并出现显著的四象限分布特征的重力异常变化,其中,青海门源与甘肃天祝一带重力差异变化达100×10-8 m·s-2以上.(3)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大体反映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物质北东流的动态效应,门源震中附近区域地壳受挤压变形显著、面压缩率和重力剧烈变化的特征最为显著.(4)重力场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与地壳垂直与水平运动及地质构造活动等观测结果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强震易发生在重力变化四象限分布中心地带或正、负异常区过渡的高梯度带上.
|
|
|
|
1 |
熊先保;杨婕;林立峰;黄晓华;徐智明;;海水加载引起的厦门台相对重力变化[J];华南地震;2012年02期 |
2 |
吴应吉;台站重力变化测量中归化值的可靠性分析[J];地震研究;1984年06期 |
3 |
贾民育;地震重力变化的判定问题[J];地壳形变与地震;1987年01期 |
4 |
李家正;大同—阳高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J];地震;1992年03期 |
5 |
张永志,丁平,王继英,梁伟锋,胡亚轩,王文萍;河西重力变化的小波分解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7年03期 |
6 |
祝意青,陈兵,张希,张四新;景泰5.9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研究[J];中国地震;2001年04期 |
7 |
祝意青,胡斌,李辉,陈兵;新疆地区重力变化与伽师6.8级地震[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3年03期 |
8 |
黄健,詹景立,李爱霞;雅江6.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异常特征[J];四川地震;2004年01期 |
9 |
卢红艳,郑金涵,刘端法,郭凤义,刘克人;1985~2003京津唐张地区重力变化[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4期 |
10 |
高好林,孙兵林,戴王强;泾阳4.8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探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5年02期 |
11 |
高好林;戴王强;曹建平;韩美涛;;陕西泾阳4.8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与断裂活动[J];灾害学;2006年01期 |
12 |
梁伟锋;祝意青;刘练;徐云马;王琳;;民乐6.1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年03期 |
13 |
孙文科;;地震火山活动产生重力变化的理论与观测研究的进展及现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年04期 |
14 |
祝意青;;汶川8.0级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09年04期 |
15 |
谈洪波;申重阳;李辉;李冀;玄松柏;邢乐林;;汶川大地震震后重力变化和形变的黏弹分层模拟[J];地震学报;2009年05期 |
16 |
梁伟锋;祝意青;刘练;郭树松;蒋锋云;;汶川8.0级地震后川甘陕交界地区的重力变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年05期 |
17 |
梁伟锋;祝意青;徐云马;刘练;郭树松;;2008年肃南5.0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年02期 |
18 |
祝意青;刘芳;梁伟锋;;玉树地震前后不同时空尺度的重力变化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06期 |
19 |
梁伟锋;祝意青;徐云马;刘练;郭树松;刘芳;;文安5.1级地震前后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变化分析[J];地震研究;2012年03期 |
20 |
卢造勋,张茂树,石作亭,方昌流,杨均珍,李润江;几次中强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J];地震;198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