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水河断裂带库仑应力演化与强震间关系
【摘要】:以鲜水河断裂带为研究区,首先验证了该断裂带上1893年以来M6.7以上地震的相互触发作用,然后采用更符合实际的分层黏弹介质模型研究强震震后黏滞松弛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对后续地震的影响,并基于负位错理论计算鲜水河断裂带10个断层段的震间长期构造加载作用引起的断层上的应力积累.在此基础上,讨论同震、震后、震间效应引起的累积库仑应力变化与区域强震活动的关系,给出断层上库仑应力随时间的演化.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上1893年以来发生的7次强震均在其前面一系列强震及构造应力加载的驱使下发生,同震、震后、震间三方面效应均引起了鲜水河断裂带不可忽略的库仑应力变化.对断层上的库仑应力状态的研究,可进一步为揭示地震的发生规律、找寻危险断层段提供线索.
|
|
|
|
1 |
张家涛,姚光亮;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度初探[J];地震;1991年03期 |
2 |
钱洪;鲜水河断裂带地震趋势的地质估计[J];地震研究;1980年04期 |
3 |
;道孚地震构造背景及震害述评[J];四川地震;1981年02期 |
4 |
赵友年;;从鲜水河断裂带演化史谈鲜水河雁行式断裂带与地震活动的关系[J];四川地震;1981年03期 |
5 |
濮本进;;鲜水河断裂、磨西断裂的热水理化特性与断裂活动性[J];四川地震;1981年04期 |
6 |
唐荣昌;黄祖智;;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地质基本特征及其研究现状[J];国际地震动态;1983年03期 |
7 |
李愿军;;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的统计分析[J];四川地震;1983年04期 |
8 |
龙德雄;;从地震地裂缝及地貌特征分析鲜水河断裂带的现今应力状态[J];四川地震;1984年02期 |
9 |
龙德雄,邓天岗;鲜水河断裂带断层运动分段特征的初步研究[J];地震研究;1986年05期 |
10 |
罗灼礼;钱洪;闻学泽;;鲜水河断裂与圣安德列斯断层的地震地质对比研究[J];四川地震;1987年04期 |
11 |
朱宏任,汪成民,陈建民,李介成,马声浩,陶建华;鲜水河断裂带某些断层气组分的初步研究[J];地震;1988年03期 |
12 |
闻学泽;贾晋康;;鲜水河断裂带强震危险性的预测[J];四川地震;1988年03期 |
13 |
吕弋培;;川西及鲜水河断裂带强震灰色预测[J];四川地震;1989年01期 |
14 |
白武明,滕春凯,王新华;鲜水河断裂带多断层相互作用的流变断裂力学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1990年03期 |
15 |
张家涛,姚光亮;鲜水河断裂带的分段活动特征[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90年03期 |
16 |
艾伦;彭晋川;;中国鲜水河断裂的研究前景[J];国际地震动态;1991年04期 |
17 |
王宗秀,许志琴,杨天南,郝美英;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变形机制研究——一个浅层次高温韧性平移剪切带[J];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03期 |
18 |
梁斌,冯庆来,王全伟,郭建秋,钟长洪,李振江;川西鲜水河断裂带拉丁期放射虫、硅质岩及构造演化意义[J];中国科学D辑;2004年07期 |
19 |
易桂喜,范军,闻学泽;由现今地震活动分析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地段[J];地震;2005年01期 |
20 |
肖一坤;喻权忠;;鲜水河断裂带构造岩及岩组分析初探[J];四川地震;198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