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鲜水河断裂带库仑应力演化与强震间关系

徐晶  邵志刚  马宏生  张浪平  
【摘要】:以鲜水河断裂带为研究区,首先验证了该断裂带上1893年以来M6.7以上地震的相互触发作用,然后采用更符合实际的分层黏弹介质模型研究强震震后黏滞松弛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对后续地震的影响,并基于负位错理论计算鲜水河断裂带10个断层段的震间长期构造加载作用引起的断层上的应力积累.在此基础上,讨论同震、震后、震间效应引起的累积库仑应力变化与区域强震活动的关系,给出断层上库仑应力随时间的演化.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上1893年以来发生的7次强震均在其前面一系列强震及构造应力加载的驱使下发生,同震、震后、震间三方面效应均引起了鲜水河断裂带不可忽略的库仑应力变化.对断层上的库仑应力状态的研究,可进一步为揭示地震的发生规律、找寻危险断层段提供线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家涛,姚光亮;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度初探[J];地震;1991年03期
2 钱洪;鲜水河断裂带地震趋势的地质估计[J];地震研究;1980年04期
3 ;道孚地震构造背景及震害述评[J];四川地震;1981年02期
4 赵友年;;从鲜水河断裂带演化史谈鲜水河雁行式断裂带与地震活动的关系[J];四川地震;1981年03期
5 濮本进;;鲜水河断裂、磨西断裂的热水理化特性与断裂活动性[J];四川地震;1981年04期
6 唐荣昌;黄祖智;;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地质基本特征及其研究现状[J];国际地震动态;1983年03期
7 李愿军;;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的统计分析[J];四川地震;1983年04期
8 龙德雄;;从地震地裂缝及地貌特征分析鲜水河断裂带的现今应力状态[J];四川地震;1984年02期
9 龙德雄,邓天岗;鲜水河断裂带断层运动分段特征的初步研究[J];地震研究;1986年05期
10 罗灼礼;钱洪;闻学泽;;鲜水河断裂与圣安德列斯断层的地震地质对比研究[J];四川地震;1987年04期
11 朱宏任,汪成民,陈建民,李介成,马声浩,陶建华;鲜水河断裂带某些断层气组分的初步研究[J];地震;1988年03期
12 闻学泽;贾晋康;;鲜水河断裂带强震危险性的预测[J];四川地震;1988年03期
13 吕弋培;;川西及鲜水河断裂带强震灰色预测[J];四川地震;1989年01期
14 白武明,滕春凯,王新华;鲜水河断裂带多断层相互作用的流变断裂力学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1990年03期
15 张家涛,姚光亮;鲜水河断裂带的分段活动特征[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90年03期
16 艾伦;彭晋川;;中国鲜水河断裂的研究前景[J];国际地震动态;1991年04期
17 王宗秀,许志琴,杨天南,郝美英;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变形机制研究——一个浅层次高温韧性平移剪切带[J];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03期
18 梁斌,冯庆来,王全伟,郭建秋,钟长洪,李振江;川西鲜水河断裂带拉丁期放射虫、硅质岩及构造演化意义[J];中国科学D辑;2004年07期
19 易桂喜,范军,闻学泽;由现今地震活动分析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地段[J];地震;2005年01期
20 肖一坤;喻权忠;;鲜水河断裂带构造岩及岩组分析初探[J];四川地震;198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方;闻学泽;张培震;;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震后滑动与形变[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冠中;马瑾;;鲜水河断裂带断层活动“协同化”的演化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3 李玉江;陈连旺;詹自敏;李妍;;汶川地震的发生对周围断层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洁;晋光文;白登海;王立凤;;青藏高原东缘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探测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5 贾科;周仕勇;;由现代构造应力场及活动构造研究推断西南地区历史地震震源机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祝意青;徐云马;刘芳;;中国大陆重力变化与大震活动关系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辉;Mian Liu;;川西地区的地震矩平衡及其对2008年汶川地震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蒋溥;梁小华;代丽思;;金沙江溪落渡水电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9 赵启光;楼海;王椿镛;;青藏高原东缘深部速度结构远震层析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万永革;盛书中;程万正;张致伟;;汶川地震周围的地壳应力场及震前应力方向集中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桂萍;地震活动不均匀性及地震断层相互作用的力学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2 薛艳;巨大地震活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凯;鲜水河断裂带关键地段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许尧;泥巴山隧道隧址区新构造活动现象及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鑫;三性法与静中动判据预测大地震的应用研究及物理基础探讨[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周飞飞 (艾子);地震研究:在反思中前进[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姜靖;不可不知的地球深部[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晏 程秀娟;次生地灾相对较弱 地质隐患不容忽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曾江 张春海;横断山东西两大巨震遗址考察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