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瑞利面波资料反演中国大陆东部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的三维构造
【摘要】:利用中国大陆东部21个台站的43条面波大圆路径上瑞利面波记录的双台资料, 计算出双台间地震面波相速度频散,采用Tarantola概率反演的方法求得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分 布,并由各处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地壳上地幔的三维横波波速图像,进而得到中国东部 地壳上地幔的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我国大陆东部地壳厚度总体上呈东薄西厚的趋势,以 105°E为界向西地壳厚度逐渐加深到55km以上,其中有一个北东向的h形地壳厚度的坡度 带.豫西及晋南地区为相对薄地壳的地区.大别山地区和泰山附近地区地壳变厚,但秦岭地 区地壳不变厚.上地幔低速层上界面的深度在华北地区较浅,为80—90km,在鄂尔多斯、四 川东部以及黔湘地区为120—130km.扬子地块东部及华南褶皱系中、东部上地幔顶部速度 偏低使低速层的速度反差不明显.滇黔褶皱系的西部在200km以内的上地幔中未出现低速层。
|
|
|
|
1 |
李永华;吴庆举;田小波;曾融生;张瑞青;李红光;;青藏高原拉萨及羌塘块体的地壳结构研究[J];地震学报;2006年06期 |
2 |
傅承义;地球介质中的面波与导波(综述)[J];声学学报(中文版);1965年02期 |
3 |
胡家富,张中杰,张慧,滕吉文;中国内蒙古高原及周边地带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6年04期 |
4 |
吴建平!中国北京100081,明跃红!中国北京100081,曾融生!中国北京100081;遗传算法中的光滑约束反演及其在青藏高原面波研究中的应用[J];地震学报;2001年01期 |
5 |
董治平;张元生;;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三维速度结构研究[J];地球学报;2007年03期 |
6 |
卢造勋;夏怀宽;赵国敏;张国臣;董宝中;孟补在;李平;;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至辽宁东沟地学断面综合地球物理特征[J];东北地震研究;1993年02期 |
7 |
陈国英,何正勤,陈光英,胡家富;用数字台网的面波资料研究中国大陆的地壳上地幔结构[J];地震研究;1991年03期 |
8 |
刘刚;小张角环加载波纹喇叭中表面波的传播及辐射特性[J];通信学报;1994年06期 |
9 |
奚定平;平面波、球面波和柱面波间的表示[J];大学物理;1997年01期 |
10 |
詹毅,周熙襄;小波包分析与奇异值分解(SVD)叠前去噪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年04期 |
11 |
晏凤桐;地球自由振荡和面波频散的理论计算[J];地震研究;1982年01期 |
12 |
冯锐,周海南,姚政生,孙克忠;面波的频散、反演和层析成象[J];中国地震;1987年01期 |
13 |
欧阳联华,王家林,吴健生;利用面波频散反演场地参数的Occam法[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3年01期 |
14 |
瞿辰,朱介寿,蔡学林;青藏地区面波高分辨率层析成像[J];物探与化探;2003年01期 |
15 |
喻明,兰从庆;利用地震面波进行浅层地下介质三维层析成像[J];物探与化探;1994年06期 |
16 |
于国友,丁红岩;横跨层状场地中沟槽管线在表面波作用下的响应[J];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05期 |
17 |
陈虹,黄忠贤;利用时频偏振分析技术研究面波传播的复杂性[J];地震学报;1998年02期 |
18 |
王艳花,李平,刘树田;四波干涉形成光学涡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
19 |
彭小华;;面波勘探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年01期 |
20 |
李炜,王晋军;表面波的陷井现象和不变牲现象之推论[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