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历史、现状、展望

王绳祖  
【摘要】:高温高压岩石力学是岩石力学的分支学科,它以固体地球介质(材料)的变形行为和机制为研究对象,与一般变形固体力学相比较,具有高温、高压、强约束、宽时域、大变形、以及固-液相互作用、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并存等特点。高温高压岩石力学是在经典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的特殊性,运用破裂学、摩擦学和流变学的研究成果,经过相当长时期的酝酿和积累,大致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在岩石破裂、摩擦、流变、失稳、以及脆性-延性转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地球动力学、构造物理学和地质力学等学科提供了实验和理论基础。可以预期,在本世纪九十年代以及二十一世纪初期,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显著的发展,着重表现在对于地球内部过程特殊性的认识深化、地球介质力学行为研究与物理机制研究的进一步结合、以及实验研究、野外探测与理论分析的结合,并且,将在掌握岩石脆性-延性转变规律和"破裂-摩擦-流变"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从而为进一步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和运动规律提供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彭玲玲;;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推动行业发展是一种责任[J];中国科技奖励;2011年08期
2 ;“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征文[J];科技导报;2011年24期
3 李玮;刘永建;殷代印;李士斌;;石油工程中“岩石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0期
4 张后全;刘红岗;贺永年;韩立军;;岩石厚壁圆筒三向压缩下的卸荷试验与岩石强度破坏[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5 张建海;胡著秀;杨永涛;魏进兵;邓建辉;;地下厂房围岩松动圈声波拟合及监测反馈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6 朱红光;谢和平;易成;刘征;刘慧欣;王洪涛;;岩石材料微裂隙演化的CT识别[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7 雷鸣;羽柴公博;福井胜则;大久保诚介;;压密试验中破碎岩石压密特性的本构方程及数值模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8 刘京红;姜耀东;赵毅鑫;祝捷;;基于CT图像的岩石破裂过程裂纹分形特征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石崇;蒋新兴;朱珍德;郝振群;;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及其参数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0 陈文玲;赵法锁;弓虎军;;基于微观试验的云母石英片岩蠕变损伤变量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1 范雷;周火明;张宜虎;;微裂隙对工程岩体强度参数的影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2 韩建新;李术才;李树忱;仝兴华;李文婷;;多组贯穿裂隙岩体变形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3 殷志强;李夕兵;金解放;尹土兵;刘科伟;;围压卸载速度对岩石动力强度与破碎特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14 左建平;周宏伟;方园;孟冰冰;彭瑞东;;甘肃北山地区深部花岗岩的热开裂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15 冯淑芳;王明洋;任广昊;李杰;;深地下坑道衬砌结构抗局部冲击计算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16 章广成;向欣;唐辉明;;落石碰撞恢复系数的现场试验与数值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17 乔丽苹;王者超;李术才;;基于Tight gas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的有效应力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18 凌道盛;房志辉;单振东;;单层饱和多孔介质一维瞬态响应半解析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19 刘明;黄润秋;;确定岩质坡面上结构面迹线侧伏特征的算图[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20 徐黎明;王清;陈剑平;周福军;谭春;;三维节理岩体分形维数与RQD相关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绳祖;;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A];第一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2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4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5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6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7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8 ;[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谢和平;鞠杨;;岩石力学中的分形研究[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王泳嘉;宋文洲;;关于岩石力学有限元程序发展的若干思考[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立德;岩石力学损伤和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2 杨斌;超高压无机合成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秦本东;煤层顶板石灰岩和砂岩高温膨胀特性及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5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刘磊;高温高压下金刚石生长的声发射实时动态检测与长大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8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朱训国;地下工程中注浆岩石锚杆锚固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赵延林;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震;高温高压下岩石力学特性研究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2 刘泉;固体非谐性质及熔化规律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保锋;高温高压水溶液中材料腐蚀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4 崔光磊;高温高压下固体物态方程与非谐性质的唯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5 齐珺;深部岩体非线性蠕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6 李霜;铁电材料锆钛酸铅(PZT)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谢远亮;红宝石荧光R_1线的高温高压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李延波;高性能多晶立方氮化硼烧结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李树军;氮化锆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形成机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田荣刚;三个考虑热效应的固体物态方程[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3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善健;汕头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N];广东建设报;2010年
4 记者 杨念明 通讯员 陈继荣 实习生 罗璇;破解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难题[N];湖北日报;2010年
5 赵亚辉;谢和平:路在脚下[N];人民日报;2004年
6 记者 张永法通讯员 海栋成;邵阳纺机高温高压气流染色机通过国家级鉴定[N];中国纺织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岩;新型耐磨材料:突破高温高压禁区[N];中国化工报;2010年
8 中国驻巴西使馆科技参赞 莫鸿钧;巴西:互助关系上的典范[N];科技日报;2008年
9 游雪晴;我国应加强地学高温高压实验研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10 李祖诗 张国锋 郑辉;两套“组合拳”安全缚气龙[N];中国石化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