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ANSYS接触单元模型的鲜水河断裂带库仑应力演化数值模拟

吴萍萍  李振  李大虎  高尔根  
【摘要】:鲜水河是青藏高原东缘一条活动性很强的左旋走滑断裂带.本文基于ANSYS接触单元模块平台,定量研究断裂带上1893年以来M 6.7级以上地震的相互作用,计算和分析了每次地震发生后,在周围其他断裂上产生的同震库伦应力改变对其后续地震的触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后续地震大多发生在前面强震引起的鲜水河破裂同震库伦应力增加的断裂段上,这说明强震对后续地震有相当的影响.最后通过将7次地震产生的库伦应力进行叠加,发现鲜水河断裂带有4处处于库伦应力增加区:(1)鲜水河断裂带的北部,即侏倭北部;(2)康定以南与龙门山断裂的交汇处;(3)道孚到乾宁段;(4)乾宁与康定中间地段.这4出库伦应力增加区与近20年鲜水河断裂带上M 3.0以上的地震分布吻合的很好,这说明了对鲜水河断裂带上强震的库伦应力状态研究,可为进一步揭示地震发生规律及圈定地震危险区提供线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武星;马丽;陈棋福;张晁军;;扩展网络反演滤波方法及其在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初步实验[J];地震研究;2008年01期
2 钱洪;鲜水河断裂带断裂分叉机制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英文)[J];地震研究;1984年06期
3 龙德雄;;从地震地裂缝及地貌特征分析鲜水河断裂带的现今应力状态[J];四川地震;1984年02期
4 刘本培;;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形变与断层蠕动[J];四川地震;1985年02期
5 邓天岗,龙德雄;鲜水河断裂带的基本结构与地震[J];地震研究;1986年01期
6 李建中;鲜水河断裂带现今构造形变[J];地壳形变与地震;1986年03期
7 闻学泽;贾晋康;;鲜水河断裂带强震危险性的预测[J];四川地震;1988年03期
8 安欧,高国宝;鲜水河断裂带古构造残余应力场对大地震的控制[J];地震地质;1993年02期
9 唐汉军,史兰斌,胥怀济,应绍奋,李祖信,刘行松;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一次强烈古地震的发现[J];地震研究;1995年01期
10 朱智勤,廖华,李建中;用激光测距小网的观测资料研究鲜水河断裂带的活动特征[J];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年02期
11 冉洪流;何宏林;;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不同破裂源强震震级(M≥6·7)及复发间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12 熊探宇;姚鑫;张永双;;鲜水河断裂带全新世活动性研究进展综述[J];地质力学学报;2010年02期
13 徐晶;邵志刚;马宏生;张浪平;;鲜水河断裂带库仑应力演化与强震间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4期
14 蒋能强;鲜水河断裂带深部情况及其与地震的关系[J];西北地震学报;1983年03期
15 唐荣昌;黄祖智;;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地质基本特征及其研究现状[J];国际地震动态;1983年03期
16 蒙午阳;;青藏高原隆起与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J];四川地震;1983年04期
17 蔡戴恩;刘晓红;方亚如;郝晋升;李纪汉;耿乃光;;鲜水河断裂带断层泥的摩擦滑动特性的实验研究[J];四川地震;1985年04期
18 钱洪;鲜水河断裂带的近代位错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英文)[J];地震研究;1986年05期
19 黄立人,李建中;鲜水河断裂带上两次地震的反演研究[J];地震研究;1988年04期
20 胡孝汉;四川西部鲜水河断裂带 预报地震的理想场所[J];山西地震;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桂喜;范军;闻学泽;辛华;;由现今地震活动分析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地段[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2 钱洪;;鲜水河断裂带近代位错与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3 杜方;闻学泽;张培震;;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震后滑动与形变[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冠中;马瑾;;鲜水河断裂带断层活动“协同化”的演化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5 李乐;陈棋福;钮凤林;苏金蓉;;基于重复地震定量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南段深部变形[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8:21世纪巴颜喀拉块体大震活动的动力学机制论文集[C];2014年
6 陶本藻;杜方;;稳健基准应变分析法用于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7 李天袑;;鲜水河断裂带地震地表破裂的主要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8 黄福明;杨智娴;;鲜水河断裂带的应力积累与释放[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9 刘迁迁;魏东平;陈顺云;刘培洵;刘力强;;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大地热流通量特征[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地热:从地表到深部论文集[C];2014年
10 李大虎;吴萍萍;丁志峰;;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康定—色拉哈断裂隐伏段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探测[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5:活动断层长期滑动习性、深部结构与地震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艳芬;鲜水河断裂带地震破裂段落的边界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晶;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应力加载与强震间相互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