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流体识别技术研究综述和展望

赵军龙  刘玲  李新胜  周国文  王晓霞  
【摘要】:低渗、特低渗储层是国内外油田地质研究的重点,而其流体识别问题更是一个焦点问题.本文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再认识了低渗、特低渗储层流体识别的难点,进而梳理和归纳了流体识别的常规技术和新技术.研究表明,利用单一的测井解释方法容易引起多解性,技术风险高;基于地区地质、岩心、录井等资料,结合多种测井曲线,开展流体的综合识别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思路;将现代地质数学方法和信号分析技术引入流体识别中将会产生积极地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展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洪娟;王薇;杨学峰;覃豪;王春燕;;汪家屯、安达—宋站地区火山岩储层“四性”特征及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07年01期
2 范翔宇;黄毅;刘跃辉;陈颖杰;罗庆;;基于对应分析理论的油气储层流体识别新方法[J];钻采工艺;2009年01期
3 赫正;司兆伟;徐风;魏国;刘莉;;核磁扫描测井在疑难油气藏流体识别中的应用[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3期
4 梁丽梅;喻高明;黎明;杨欢;;神经网络模拟交会图在H油田低阻油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1期
5 梁丽梅;喻高明;黎明;杨欢;;神经网络交会图在低阻油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J];吐哈油气;2011年02期
6 马辉;李瑞;;核磁共振测井在X油田长8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J];石油仪器;2011年03期
7 刘忠华;李霞;赵文智;张龙海;;核磁共振增强扩散方法在复杂储集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6期
8 梁丽梅;喻高明;黎明;杨欢;;神经网络模拟交会图在低阻油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0年04期
9 张智鹏;李鹏举;姜大鹏;;核磁共振流体识别方法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3期
10 周凡;姜洪福;王立艳;孟凡顺;;基于阵列感应测井的支持向量机流体识别方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11 王敏;孙建孟;于华伟;蒋宏娜;柴婧;;G地区P油层砂岩储层电阻率钙质校正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1期
12 王赞;陈一健;王洪艳;冯林;聂兴平;;新型声波探头的研制与应用[J];石油机械;2009年04期
13 夏睿;;浅谈塔河油田托普台区奥陶系流体识别方法选择[J];内江科技;2011年09期
14 赵文杰;谭茂金;;胜利油田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应用回顾与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3期
15 赵万金;张巧凤;苏勤;;莫里青断陷地震储层特征及预测技术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年04期
16 许平;雷芬丽;文晓涛;贺振华;;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识别因子分析[J];油气地球物理;2010年04期
17 高宏祥,施振飞,蔡晓明,温新房,贺国庆;YC地区ZJD构造阜一段储层测井评价及横向预测[J];测井技术;2003年01期
18 刘建军,冯夏庭,刘先贵;裂缝性砂岩油藏水驱效果的物理及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4期
19 潘杨辉;徐海波;;川西坳陷丰谷构造须四段的流体识别[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11期
20 张忠义;陈东亮;刘亮;吕滨;曲圆;;DH井区砂岩油藏水平井提高采收率方法[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丽;范晓敏;马宏宇;;GR-RD交会图法在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崔兴福;李宏兵;张佳佳;黄文锋;;面向叠前流体识别的道集特殊处理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张丽华;潘保芝;单刚义;;利用指标法识别火山岩气层[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傅少庆;肖立志;;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识别方法及其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陈天胜;刘洋;魏修成;;裂隙介质各向异性参数AVO反演和流体识别[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梅;李宇平;李秀明;张秋茶;汪海;卢玉红;;塔里木哈得海相油田形成机理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王学立;;官195厚砂岩油藏细分流动单元研究及深部调剖技术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许秀芝;;低渗砂岩油藏早期测试资料评价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陆娜;印兴耀;张繁昌;;基于AVO分析的流体因子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东荣;蒋哲;;浅谈现阶段国内海缆埋设时的船舶行进方式[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丽;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的裂缝测井响应及碳酸盐岩储层的流体性质自动识别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子良;吉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流体识别[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杨彦军;碳酸盐岩缝洞油藏储层、流体识别及评价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张莉;中国北方典型(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裂缝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5 倪根生;致密气藏的储层特征与流体识别[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何湘清;弱胶结砂岩油藏出砂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7 李鹏举;核磁共振T2谱反演及流体识别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8 唐湘蓉;生物礁滩储层预测与流体识别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刘滨;低渗砂岩油藏高含水期注气开发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邹文;基于地震资料的流体识别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伟;多参数流体识别方法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明振;碳酸盐岩常规测井流体性质评价技术集成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3 王敏;成像测井资料在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李国福;多参数储层预测及流体识别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晓靖;葡西油田复杂油藏流体识别及储量动用方法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田蒲源;轮古地区碳酸盐岩缝洞油藏储层流体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盛利;长深1区深层流体识别及储量评价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刘露;蒙古林砂岩油藏调驱后剩余油及其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杨晓玲;徐家围子地区酸性火成岩储层测井解释与流体识别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吴健;薄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锋 王勇;常规方法求和引起的名次错乱[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姚秋明汪华南;研发适用岩性勘探特色技术[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李学仁;西北塔河采油一厂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渐成规模[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记者高向东 通讯员田新建;“三重”攻略激活老区潜力[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杨大超 马献珍;常规技术抓精细 特殊技术攻疑难[N];中国石化报;2011年
6 周宏;高压充填防砂工艺砂岩油藏显威力[N];中国石油报;2005年
7 黑龙江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韩沐曦李文挥;浅谈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N];中华建筑报;2008年
8 特约记者 刘建华;分层注水提高砂岩油藏产量[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张云江;橡胶芽接苗现锯现挖现种成活试验[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10 王忠陆;要用超常规方法实现跨越式发展[N];营口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