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地震雷达

陈颙  张尉  陈汉林  齐诚  陈棋福  
【摘要】:利用绿色、环保的人工震源,主动向地下发射地震波,构建地震雷达,实现大范围的地下探测,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前沿课题.最早,探测地球内部利用的是天然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这是因为天然地震释放的能量大,一次天然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万吨级炸药.几千公里远处仍可以接收到信噪比大于1的地震波信号,但天然地震发生频度低和震源位置定位精度低限制了利用天然地震进行地下探测的精度;后来,利用人工源的地震勘探得到迅速的发展,探测精度明显提高,但受到人工源能量的限制,探测的空间尺度有限;今天,以小当量激发实现大尺度探测是发展地震雷达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将地震波理论和现代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一个新的领域.发展人工震源的编码和接收信号的解码等理论和技术,可以从电磁波雷达在过去半个世纪所经过的道路得到许多借鉴和启发.可以预期,地震雷达的发展将会对观测地震学带来全面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宋洪法 ,张信远;超导电子学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J];低温与超导;1980年03期
2 李占星;“711”雷达增添平显200公里挡的电路[J];山东气象;1982年01期
3 魏重,林海,忻妙新;毫米波气象雷达的测云能力[J];气象学报;1985年03期
4 南玉盛;雷达参数测量的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J];山西气象;1995年03期
5 苏涵智;713—C雷达“高压过载”故障维修几例[J];江西气象科技;1996年01期
6 刘锦丽,孙海冰;区域降水分布定量测量及其在IMGRASS综合试验中的应用方案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7年03期
7 庞海洋;Northrop Grunman Corporation;;隐身战舰[J];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2007年04期
8 郑晓明;李卫东;;浅谈人防工程测量方法[J];江西测绘;2007年S1期
9 成永勤;;高原机场风切变探测系统建设思索[J];四川气象;2007年S1期
10 刘大伟;孙国清;过志锋;;一种基于空间虚拟场景的森林冠层雷达相干散射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02期
11 李为安;;心有灵犀的网民与“雷达”[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9年09期
12 王大莹;程新文;郑艳丽;岳昊;;在Matlab平台下基于形态学方法对LIDAR数据进行建筑物边缘提取[J];测绘科学;2010年01期
13 王晗中;杨江平;于娜;聂涛;刘飞;;基于灰色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故障预测[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4 冯晓;邓新建;吴玉池;;浅谈如何提高高空气象探测数据质量[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年12期
15 刘甲合;一种自适应跟踪滤波方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S1期
16 刘锦丽;变频单波段雷达方法识别冰雹云[J];大气科学;1988年04期
17 李锦江;雷达使用有效度的预测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88年01期
18 田中玉;从宜宾测雨雷达检修看自备力量大修711雷达的优越性[J];四川气象;1996年02期
19 张素芬,牛淑贞,潘新民;雷达联防在短时预报中的作用[J];河南气象;1999年02期
20 李小妹,王能超;神经网络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编码技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峰;;VTS雷达故障分析[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石侃;;雷达避让过程中的有关技术与方法研究[A];2001航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集[C];2001年
3 王青;肖怀铁;张安;;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MIMO雷达稀疏线阵设计[A];全国第五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第一册)[C];2011年
4 凌茵;;步进频率信号处理[A];图像 仿真 信息技术——第二届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黄习刚;;交管雷达录取视频的产生与特性[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与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通信导航分册)[C];2002年
6 李朝晖;蔡宏;罗菊英;;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机温度报警现象分析与改进措施[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7 王志云;代建鹏;胡文华;樊中华;;虚拟仪器在雷达天线性能方向图测试中的应用[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李志华;刘秀文;;高速雷达信号接口电路的研究[A];2004防止船舶行事故新经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郭磊;;间歇采样转发对脉压雷达的干扰效能评估[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段士军;吴京才;高玉春;;CINRAD/SA雷达调试与测试系统的开发及应用[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地球气候和环境系统的探测与研究”分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茜;MIMO雷达检测与估计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尉;利用小当量人工震源进行区域性深部探测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林建民;基于人工震源的长偏移距地震信号检测和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唐杰;区域尺度深部探测中的人工源震源特性及信号检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李永红;广义小波神经网络实现雷达相关滤波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6 康竞然;波前编码技术理论研究及其在液体变焦透镜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宋涛;量子点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及在液相芯片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1年
8 刘成国;蒸发波导环境特性和传播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林华炯;异步发射MIMO系统的检测及编码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康士峰;地海面微波散射和传播特性研究及其在雷达和遥感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庆慈;生产自动化测控系统和雷达监测技术在埕岛油田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曾绍平;多功能光栅扫描显示控制器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3 穆飞航;基于C8051F120控制的雷达式生命探测仪后端系统的研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胡文娟;分布式雷达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四川大学;2005年
5 黄娜;基于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包承育;基于介质谐振器的光导高功率微波源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翟艺书;AIS与雷达数据融合的数学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8 曹锐;缺陷接地结构(DGS)模型分析及在微波集成电路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盛洪江;某雷达伺服系统的分析、辨识与仿真[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10 刘伟;通用雷达装备维修编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荣;副书记的雷达情结[N];中国气象报;2003年
2 田文杰 姜育杰;雷达训练有了新平台[N];解放军报;2005年
3 章彤;贲德院士揭秘神奇的雷达世界[N];江苏科技报;2010年
4 翁向东;雷达欧米茄是一家 为啥不让你知道[N];经理日报;2004年
5 许伟武;未来10年世界雷达市场的发展趋势[N];中国航空报;2008年
6 记者 段金平 通讯员 菅锦红;北京地研所引进先进地质雷达[N];中国矿业报;2009年
7 林奇;日研新雷达:专门对付歼-20[N];国防时报;2011年
8 林文全;驻马店雷达联防为淮服务[N];中国气象报;2003年
9 徐辉 王忠维 耿海军;新一代雷达:“火眼金睛”功夫不凡[N];解放军报;2002年
10 记者 承京 刘国刚;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成立[N];中国航空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