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聚合物驱合理注入速度的选择

宋考平  杨二龙  邓庆军  康少冬  
【摘要】:分析了影响聚合物注入速度的因素 ,研究了速度和有效粘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 ,聚合物溶液的驱替速度的选择直接影响聚合物溶液的有效粘度 ,因此也将影响采收率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 ,考虑到油层的实际条件 ,应用前缘驱替理论 ,得出了一种确定最佳注入速度的新方法 .应用该方法可计算不同井距的最佳注入速度 ,最佳速度范围 ,即在稍高于临界流变速度的区间 ,该区间内聚合物驱采收率最高 .通过对大庆油田的实例分析证明 ,此方法可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方栋梁;彭利;;八面河油田面19-6井区热采开发合理井距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9期
2 田阳春;;聚合物驱含水回升阶段钻井停注后恢复注入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3 郑浩;张迎春;王惠芝;祝晓林;王月杰;王迪;;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最低增油量评价方法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4期
4 李颖慧;;含聚合物采出水浮选剂[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年08期
5 吕晓华;肖磊;张丽庆;张伊林;束华东;郝明耀;;河南油田高温油藏聚合物驱的驱油效率[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1年02期
6 李亚;;曝氧油田污水再利用配置驱油剂溶液性质研究[J];石油石化节能;2011年06期
7 白玉湖;;海上油田早期注聚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分析及地层流变参数计算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2011年04期
8 朱春丽;;浅谈不同地质条件下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策略[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6期
9 何春百;张贤松;周薇;向问陶;冯国智;施雷庭;;适用于高渗稠油的缔合型聚合物驱室内效果评价[J];油田化学;2011年02期
10 董文龙;徐涛;李洪生;崔秀清;熊英;侯吉瑞;;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微观及宏观驱油特征——以河南双河油田某区块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年03期
11 苑丹丹;;聚驱后泡沫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12 罗跃;赵素娟;刘清云;李思;;纳滤技术在油田调驱配聚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化工;2011年08期
13 李倩;李锦超;;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07期
14 宋爱莉;孙林;刘春祥;黄波;陈维余;王秀平;;BHJ3-D注聚井解堵剂效果评价与应用[J];钻采工艺;2011年04期
15 杨鹏;徐莎;骆瑛;卞炜;齐亚冬;杨正明;;江苏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三角形井网有效动用系数评价[J];复杂油气藏;2011年02期
16 李晓霞;;测试资料在北二西聚驱后蒸汽驱现场试验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17 韩培慧;曹瑞波;;平面非均质油藏合理布井方式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09期
18 姜瑞忠;杨仁锋;段志刚;陶磊;刘海成;赵蕾;侯玉培;;复合热载体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19 乐大发;;无机颗粒型堵剂试验研究——复合段塞控水封窜技术之二[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6期
20 鄢雪梅;胥云;蒋建方;王欣;蒋廷学;田助红;王腾飞;;乌南油田乌五断块开发压裂数值模拟[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树荣;张强;雷阳;张晓东;;聚合物驱最优注入问题的一种分区优化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2 孙传宗;姜汉桥;侯健;;聚合物驱微观渗流机理的三维孔隙网络模拟[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文杰;陈欢;余彦敏;李克文;;测定与计算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的新方法[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丽;李勃;潘峰;;用于提高低渗透油层石油采收率的功能聚合物[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常晓平;马玉霞;熊英;;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应用方法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6 李道山;张景春;;水中含盐量对聚合物溶液膨胀界面粘弹度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连鹏;李明远;林梅钦;吴肇亮;;聚合物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张春玲;林梅钦;李明远;吴肇亮;董朝霞;;影响聚合物驱采出液稳定性因素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孟曙光;侠利华;乔书江;姚建;;聚合物驱含水变化与各类影响因素模型[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聂小斌;娄清香;古丽;买尔当;陈素萍;;砾岩聚合物驱有关驱油体系研究的几个核心问题[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玉良;聚合物驱动态预测及其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高丙坤;聚合物驱动态指标的预测与控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郭兰磊;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动态规划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韩杰;高温油藏聚合物驱及复合驱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谢俊;高含水油藏注聚合物后油藏精细描述与潜力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6 高静乐;陇东地区侏罗系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李伟;三采用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动态界面张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张晓东;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最优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周守为;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10 黄善波;聚驱井采出液流动规律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瑛;聚合物驱抽油机井杆柱计算机仿真及试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2 张涛;二类油层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3 李霞;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4 原野;基于数值模拟的聚合物驱粘弹性贡献定量描述与注入参数优选[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5 刘丽;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措施[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6 龚山峻;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配套技术研究及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7 王永强;聚合物驱抽油机井参数优化设计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8 李潇菲;聚合物驱的经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张向宇;二类油层聚驱方案优化设计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10 葛永涛;真武油田真35断块聚合物驱优化方案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宪广 通讯员 王蕾;新疆油田扩大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记者 王侠 通讯员 陈丽华 程宏杰;克拉玛依油田聚合物驱试验取得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9年
3 记者 汪亚萍 通讯员 张建平;大港污水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见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张振山;聚合物驱油技术刨直接经济效益近160亿[N];科技日报;2007年
5 李丹;大庆采油六厂三类油层聚合物驱试验初显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8年
6 周宏;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聚合物驱油[N];中国石油报;2005年
7 周宏;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聚合物驱油[N];中国石油报;2005年
8 谭文 吴淼;聚合物驱2-3层分注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1年
9 张文鸣通讯员 薛梅;新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初见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记者 杜中闻;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助力克拉玛依油田二次开发[N];中国石油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