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水驱的理论、应用及现状
【摘要】:正碱与原油的反应 碱水驱中,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原油中的有机酸与注入的氢氧离子发生中和作用的结果,形成表面活性剂。这种酸性化合物称为羧酸,其组分及数量变化很大。 通常,油、水不相溶,都以单独的相态存在。如果在某一油藏中水为连续的润湿
|
|
|
|
1 |
徐成孝;国外碱水-聚合物复合驱技术动态综述[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4年02期 |
2 |
崔正刚,徐文俊;原油/碱水相互作用热力学[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1990年04期 |
3 |
杨普华;;碱型及清洗岩样溶剂对长期静态碱耗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6年04期 |
4 |
高树棠;美国化学采油综述[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9年01期 |
5 |
王健,金映辉,罗平亚;碱水驱组分输运过程有效性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6 |
谢西娜;刘慈群;;吸附作用对碱耗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9年02期 |
7 |
黄亚铎;杨普华;秦同洛;;酸性油/碱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年05期 |
8 |
B.F.Hawking
,K.C.Taylor
,唐朗青,杜志敏
,钟水清;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增强碱水驱的机理——在David Lloydminster及Wainwright Sparky油田的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5年02期 |
9 |
杨普华;;加拿大著名学者芒根博士应邀来华讲学[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6年04期 |
10 |
赵松雪;;分光光度法测定硅[J];油田化学;1988年04期 |
11 |
徐成孝;;国外碱水—聚合物驱技术动态[J];图书与石油科技信息;1994年01期 |
12 |
李国坤;;提高油田采收率和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年04期 |
13 |
;人物介绍[J];油气井测试;1999年02期 |
14 |
周闵初,胡海军;棉针织物原硅酸钠氧漂稳定系统应用初探[J];印染;1988年03期 |
15 |
徐成孝;;国外碱水驱油技术发展综述[J];钻采工艺;1993年01期 |
16 |
;简讯[J];安徽化工;1987年01期 |
17 |
袁士义,杨普华;碱复合驱数学模型[J];石油学报;1994年02期 |
18 |
宋建平,田宗武,史天德;稠油乳化开采新方法实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5年02期 |
19 |
丁颖,袁英同,吕少军,单长军,胡红波;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及展望[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6期 |
20 |
吕景阳;江文全;佟丽;;国外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现状[J];图书与石油科技信息;199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