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相泥页岩气体生成的半封闭模拟实验
【摘要】:明确不同沉积环境下页岩气生成机理的差异性对于页岩气成因机理及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低演化阶段的海相(中元古界洪水庄组)和陆相(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进行了半封闭热模拟实验,对其气体产物进行了组分和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庄组页岩产气量要远远低于同温度条件下长7段泥岩的产气量.同时,长7段泥岩气体产物二次裂解程度比较高.洪水庄组页岩有机质母源以生油性为主,长7段泥岩沉积过程受到陆源混入,有机质母源以相对偏生气性为主.热模拟实验条件下黄铁矿转化成磁黄铁矿的过程也可能促进长7段泥岩烃类气的生成.热模拟实验中所用样品的状态,即柱状样或颗粒样,也可能会对气体的裂解行为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南方地区页岩气高的甲烷产率以及碳同位素倒转可能与厚层页岩高的油气滞留率有关.
|
|
|
|
1 |
曹珂;;中国陆相白垩系地层对比[J];地质论评;2013年01期 |
2 |
胡斌,张利伟,齐永安;国内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3 |
傅家谟;一本总结中国陆相成油的新著[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2年04期 |
4 |
张文昭;中国陆相大油田的发现与分布[J];中国矿业;1997年01期 |
5 |
袁超;;华南地区晚全新世陆相古温度重建[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5年06期 |
6 |
王德发,陈建文,李长山;中国陆相储层表征与成藏型式[J];地学前缘;2000年04期 |
7 |
罗斌杰,王有孝,沈平,杨醒华,郑国东;澳大利亚陆相原油与中国陆相原油的对比及形成环境讨论[J];沉积学报;1987年01期 |
8 |
胡素云;朱如凯;吴松涛;白斌;杨智;崔景伟;;中国陆相致密油效益勘探开发[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年04期 |
9 |
廖瑞君;江西吉安—泰和陆相红色盆地沉积体研究[J];中国区域地质;2000年02期 |
10 |
李朝林;田雅静;李海燕;屈学贤;都兴峰;;如何提高陆相煤层地震勘查的能力[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S2期 |
11 |
范璞,罗斌杰,黄汝昌,沈平,惠荣耀,邵宏舜,王有孝,荣光华;中国陆相油气的形成和运移(Ⅱ)[J];中国科学;1980年06期 |
12 |
谢小琴;关平;韩定坤;刘若冰;张巍;;川东北陆相储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S1期 |
13 |
曹珂;马继彪;陈安清;徐胜林;;白垩纪陆相红层及其古温度的氧同位素重建方法探讨[J];地质与资源;2007年01期 |
14 |
贝丰;;系统的总结,新的进展——对《陆相有机质演化和成烃机理》一书的评介[J];石油学报;1985年01期 |
15 |
瞿辉,赵文智,徐怀大;陆相层序特征与油气勘探对策[J];勘探家;2000年03期 |
16 |
;《陆相红色盆地1∶5万区调填图方法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纪要[J];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