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志留系油气成藏期差异性分析
【摘要】:塔中顺托果勒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使顺10和顺9井区油气成藏过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前人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对研究区志留系成藏时期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尚未达成共识.以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序次分析为基础,采用显微红外光谱、显微荧光、冷阴极光等手段,对储层沥青、原油和单个油包裹体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埋藏史投影法确定了研究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顺10和顺9井区等油气充注序次和成藏时间.结果表明,顺9井区存在3期油和1期天然气充注,加里东晚期(419.6~398.1Ma)、海西晚期(271.5~224.0Ma)和喜山期(11.4~1.1Ma);顺10井区可能只存在加里东晚期(419.6~408.4Ma)和海西晚期(271.6~236.8Ma)油充注,缺乏晚期油气充注.顺9井区3D地震剖面层位和断裂解释显示,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是志留系油气运移的重要输导体系,并控制了柯坪塔格组晚期油气充注,决定了该区工业油流.因此,塔中北坡志留系油气勘探的关键是寻找喜山期充注的油气藏.
|
|
|
|
1 |
倪培;王一刚;;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的实验研究[J];岩石学报;2007年09期 |
2 |
;怎样区分原生、次生、假次生包裹体?[J];地质与勘探;1977年01期 |
3 |
G.J.罗萨斯科
,汤福奎;激光激发拉曼光谱在矿物气液包裹体中各个相的不打开部分分析中的应用[J];地质地球化学;1978年05期 |
4 |
单林;;熔融包裹体的特征及其测温方法的研究[J];抚州地质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
5 |
李秉伦;研究矿物中气液包裹体的问题[J];地质科学;1981年02期 |
6 |
单林,张文智;熔融包裹体的特征及其测温方法的研究[J];地质科学;1981年02期 |
7 |
余平;使用Gandolfi X-射线技术鉴定液包裹体的子矿物[J];地质与勘探;1983年08期 |
8 |
卢焕章;;国外包裹体研究的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4年02期 |
9 |
卢焕章;;热力学在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学习班在武汉地质学院举办[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4年04期 |
10 |
卢焕章;包裹体研究的现状[J];中国地质;1985年07期 |
11 |
张德义;侯连珍;;激光显微光谱法测定矿物包裹体成份[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5年01期 |
12 |
施继锡,李本超,傅家谟,刘德汉,彭平安;有机包裹体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年03期 |
13 |
施继锡,兰文波;国外有机包裹体研究的某些进展[J];矿物学报;1994年04期 |
14 |
单强,牛贺才;扫描电镜-能谱在单个包裹体物质组成研究中的应用[J];岩石学报;2000年04期 |
15 |
危国亮;张小芹;席翔涛;杜建平;;有机包裹体及其研究方法[J];吐哈油气;2000年04期 |
16 |
R H Goldstei
,宋召君;从气液包裹体中得到的古环境线索[J];海洋地质动态;2002年02期 |
17 |
张恩,彭明生;优化处理的红、蓝宝石中包裹体的变化和应用[J];矿产与地质;2002年01期 |
18 |
赵厚银,王延斌,邵龙义;有机包裹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19 |
彭卓伦,彭明生;缅甸硬玉中的包裹体[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20 |
王强,徐志明,付晓文,朱兆军,林峰;有机包裹体分析方法进展及其问题和思考[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