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摘要】:新生代期间中国西部发生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地貌演化历史.地质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则控制了中国西部大陆新生代期间的构造-地貌演化.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盆-岭体系是中国西部新生代的主要地貌单元.根据盆地的几何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可以划分为压陷盆地、断陷盆地、走滑拉分盆地以及残留海-前陆盆地4类.这些新生代封闭盆地均被造山带所围限,而盆地与山脉之间由挤压型活动断裂(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所分割.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其后印度板块的向北俯冲挤压,对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发育和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板块运动和构造隆升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
|
|
|
|
1 |
张云翔,车自成,刘良;新疆库木库里盆地新生代沉积序列与青藏高原第四纪晚期隆起的新证据[J];地质论评;2001年02期 |
2 |
汪良谋;董瑞树;张裕明;王湘南;国文秀;;河套地区新生代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的某些特点——兼谈鄂尔多斯周边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形成机制[J];华北地震科学;1984年04期 |
3 |
钟建强,黄慈流,詹文欢;南海新生代沉积建造的基本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年04期 |
4 |
顾延生,蔡雄飞,张克信;祁连山东南缘新生代沉积环境变迁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02年01期 |
5 |
顾延生,蔡雄飞,张克信;祁连山东南缘新生代沉积环境变迁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02年02期 |
6 |
邱瑞照;严光生;谭永杰;李文渊;祁世军;高鹏;周肃;陈秀法;王靓靓;陈正;元春华;韩九曦;冯艳芳;孙凯;;中国大陆及邻区新生代以来的一种构造形式:右旋运动及效应[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7 |
刘永前;方小敏;宋春晖;李立立;程彧;;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新生代构造旋转及其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年02期 |
8 |
曲英杰;樊太亮;毛治国;刘亚明;;南苏门答腊盆地Jabung区块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0期 |
9 |
Γ.Л.Кнриллова;李寿田;;东亚活动大陆边缘新生代沉积盆地类型[J];海洋石油;1993年05期 |
10 |
钟巍,李吉均,方小敏;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特征与青藏高原隆升[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11 |
谢锦龙;余和中;唐良民;傅瑾君;武金云;;南海新生代沉积基底性质和盆地类型[J];海相油气地质;2010年04期 |
12 |
陈园田,谢志平;台湾海峡两岸新生代地壳运动的对比[J];台湾海峡;1997年03期 |
13 |
范璞
,蔡碧琴
,荣光华;吐鲁番盆地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J];地球化学;1974年01期 |
14 |
黄发政;胡绍锦;金晓玉;;昆明盆地新生代沉积层的地层系统及时代探讨[J];云南地质;1984年04期 |
15 |
谭试典;王冰;黄子齐;杨贝德;;中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类型与演化[J];石油学报;1990年03期 |
16 |
Р.Γ.КУПИНИН;刘怡蜀;;南海及周缘地区的新生代沉积历史[J];海洋石油;1993年05期 |
17 |
黄汉纯;周显强;王长利;;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富集规律[J];地质论评;1989年04期 |
18 |
Laurent Jolivet;潘秋霞;;鄂霍茨克-日本海地区新生代陆内右旋运动[J];海洋石油;1993年03期 |
19 |
Б.Л.Γврилов;朱佛宏;;海洋形成与地壳中油气生成和聚集的相互关系[J];海洋石油;1985年06期 |
20 |
王国纯,朱伟林;东海盆地新生代沉积环境[J];沉积学报;199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