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正国,田小宝;攀钢石灰石矿滑坡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9年01期 |
2 |
傅征耀,薛尚铃;万州城区吊岩坪滑坡群治理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S1期 |
3 |
刘新喜,晏鄂川,王鹏飞,廖威;滑坡稳定性评价的非线性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
4 |
鹿粗;三峡库区巫山滑坡系统的滑坡构造形变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
5 |
晏鄂川,刘汉超,张倬元,柴贺军,刁茂绪,侯智斌,杨俊生,方于加;黑河金盆水库工程大坝右岸滑坡工程地质研究[J];山地学报;2000年S1期 |
6 |
刘华明,齐欢,蔡志强;滑坡预测的非线性混沌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
7 |
黄金宝,方国华,樊建利,高路,袁佩新,秦举礼;西藏吨托滑坡的遥感解译发现及其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2004年01期 |
8 |
成永刚;近二十年来国内滑坡研究的现状及动态[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3年04期 |
9 |
葛宝祥,刘国恩;南京市水西门市民广场防洪墙地段滑坡成因机制与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对策[J];江苏地质;2000年02期 |
10 |
程圣国,罗先启,刘德富,吴剑;三峡库区滑坡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5年06期 |
11 |
薛雅贤;吉林省抚松县石龙水电站工程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对策[J];吉林地质;2005年02期 |
12 |
;TDR-1H型滑坡位移监测系统[J];地质装备;2007年01期 |
13 |
陈强,罗国煜;优势面的水力学效应对新寨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8年03期 |
14 |
白云峰,周德培;滑坡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浅析[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15 |
丛威青;潘懋;李铁锋;吴自兴;吕广宪;;基于GIS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关键问题研究[J];地学前缘;2006年01期 |
16 |
姜国政;六盘水市滑坡特征及防治措施初探[J];贵州地质;1991年04期 |
17 |
朱永泰;用摄影测量进行滑坡监测和预报[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2年03期 |
18 |
唐治诚,全永明,彭华明;四川省云阳县自然灾害概述[J];山地学报;1993年02期 |
19 |
李新生;构造因素与滑坡[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年S2期 |
20 |
夏元友;滑坡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1995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