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Robert.E.Zartman;John.S.Stacey;杨言辰;;关于火成岩来源,铅同位素能说明什么?[J];世界地质;1993年01期 |
2 |
常向阳,朱炳泉,俞受,夏萍;海南抱板金矿铅同位素化探评价[J];地球化学;2002年03期 |
3 |
咸嘉泉,周燕,张延洁,王铁夫;山门银金矿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地球学报;2004年02期 |
4 |
姚玉增,金成洙;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其在辽宁省矿业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前景[J];地质与资源;2004年04期 |
5 |
彭子成,李晓岑,张秉伦,李志超,李昆声,万辅彬;云南铜鼓和部分铜、铅矿料来源的铅同位素示踪研究[J];科学通报;1992年08期 |
6 |
陈好寿;南岭地区泥盆系层控矿床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5年03期 |
7 |
林文蔚,赵一鸣,赵国红,赵维刚;胶东金矿铅同位素地质特征及成矿年代讨论[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8 |
;用铅同位素评价铁帽[J];地质与勘探;1980年09期 |
9 |
解广轰,涂勘,王俊文,张明,Martin F.J.Flower;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成因意义[J];科学通报;1989年10期 |
10 |
毛德宝,钟长汀,陈志宏,胡小蝶;铅同位素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的制约——以华北地块北缘中段铅锌银矿床为例[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1年04期 |
11 |
韦冬萍,房明惠,万辅彬,叶挺花;越南铜鼓样品铅的富集与铅同位素测定[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12 |
常向阳;朱炳泉;陈南;樊亚鸣;崔明超;潘安定;陈永亨;;地球化学区划与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13 |
常向阳;铅同位素研究新进展──“双稀释剂”测定方法和“AGSO-CSIRO”模式年龄[J];地质地球化学;1999年02期 |
14 |
黄建军,黄斌,任小华,徐文炘,廖俊红;铅同位素在煎茶岭金矿快速追踪定位打靶中的应用[J];黄金科学技术;2002年01期 |
15 |
王义文;胶东西北部地区金矿床铅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8年03期 |
16 |
秦联,俞受鋆,夏萍;海南岛抱板金矿带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J];黄金地质;1994年02期 |
17 |
黄永平,吴健民;西昌─滇中元古界铜矿床铅同位素成矿年龄探讨[J];地质地球化学;1996年05期 |
18 |
包志伟,赵振华,张佩华,王一先;东坪式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化探评价[J];地球化学;2000年03期 |
19 |
徐文炘,庞春勇,俸月星,陈民扬,周明芳;河南洛宁地区银矿床铅同位素找矿评价研究[J];矿产与地质;2001年06期 |
20 |
杨红梅,路远发;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4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