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安徽太湖榴辉岩中某些变质矿物的标型特征

张汉凯  
【摘要】:安徽太湖榴辉岩产于太古代片岩和片麻岩中。榴辉岩的石榴子石含镁铝榴石组分20%,绿辉石含硬玉组分约40%,符合C类榴辉岩的化学成分要求。但太湖榴辉岩的形成温压条件为680℃和15×10~3Pa。其退变质形成的榴闪岩的温压条件为580℃和6×10~3Pa,后者可作为发生退变反应的温压下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思淮,俞理宝,杨主恩;江苏东海红土山、青龙山榴辉岩的变质作用和成因问题[J];地震地质;1981年03期
2 金成伟,王英兰;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的石榴子石[J];地质科学;1981年01期
3 应育浦,李哲,胡嘉瑞;天然石榴子石的穆斯堡尔谱[J];中国科学B辑;1982年02期
4 吴汉泉;;北祁连山高压变质带的岩石学和矿物学[J];西北地质科学;1982年04期
5 吴汉泉;;北祁连山高压变质带的岩石学和矿物学[J];西北地质科学;1982年01期
6 崔善奎 ,伊藤庆子 ,今井直哉 ,白桦;南朝鲜蔚山矿山产绿色石榴子石及其化学成分[J];地质科技情报;1984年02期
7 J.Krogh;张顺金;;挪威西部桑夫约德含蓝闪石榴辉岩和伴生岩石的地球化学及岩石学[J];地球与环境;1984年11期
8 谭运金;南岭地区脉状黑钨矿床成矿母岩的石榴子石研究[J];矿物学报;1985年04期
9 B·B·日丹诺夫 ,白伟;上地幔岩石的交代分异模式[J];地质科技情报;1986年02期
10 阚学敏,张恩林,李宜荣;石榴子石中Fe~(2+)的穆斯堡尔谱研究[J];矿物学报;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大和;;挥发组分影响岩石圈矿物组成变化的实验[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2 王子潮;S.Karato;K.Fujino;;石榴子石相矿物的高温塑性:地幔转换带流变性和动力学意义[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3 李英康;李敬卫;;大别造山带的地壳弹性结构和Moho反射特征[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储雪蕾;徐九华;;上地幔流体组成及证据[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白文吉;杨经绥;;中国镁铁-超镁铁岩组合及研究方向雏议[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赖兴运;王仁民;唐滨;;胶东海阳所蛇绿岩套的逆变质作用[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樊金涛;陈炯达;陈火根;;苏胶陆内对冲造山带多机制造山模式[A];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代表团学术论文集[C];2000年
8 高章鉴;罗才让;;肯德可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9 修群业;于海峰;林源贤;李铨;;北山地区前寒武纪岩石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10 郭友钊;余钦范;;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榴辉岩岩石磁学及地质意义的初步研究[A];第三届海峡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补充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新功;江苏东海地区超高压岩石的弹性和热性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岩石物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2 柳小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壳幔交换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陈亮;柴达木北缘榴辉岩类的地球化学及其动力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3年
4 章军峰;榴辉岩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5 郝国杰;青海都兰地区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物质组成及地质演化[D];吉林大学;2005年
6 王惠初;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及岩浆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胡宝群;信阳深源包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圈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2001年
8 刘祥文;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石的超显微构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9 盛英明;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中的水[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李全忠;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基性岩Pb-Sr-Nd同位素特征:下地壳对其地幔源区的贡献[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安达;阿尔金英格利萨依超高压岩石中锆石的成因矿物学与年代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罗震宇;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变质岩石学和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3 刘强;大别山双河变质花岗岩变形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4 宋娟;长英质岩石的脆塑性转化与变形对超高压岩石形成的影响[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5 张斌辉;CCSD主孔榴辉岩退变质过程中的元素活动性[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6 董锋;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和镁铁质岩浆岩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邹清丽;地质学家推断 中国大陆是撞出来的[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张宗祜 许志琴 谢学锦;服务国民经济 攀登地学高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3 汪杰 陆益群;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地质研究出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4 记者陈敬农通讯员汪杰;大别山北部发现超高压变质榴辉岩[N];科技日报;2002年
5 刘毅;揭示地球深处的秘密[N];中国建设报;2003年
6 华邦;宝石与婚俗文化[N];中国矿业报;2004年
7 钟华邦;宝玉石命名要规范化[N];中国矿业报;2004年
8 刘英楠;冀北发现晚古生代退变榴辉岩[N];科学时报;2004年
9 通讯员 郑炎贵;天柱山向世界地质公园冲刺[N];安徽日报;2005年
10 余迅;天柱山倾心构筑旅游经济圈[N];安庆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