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屯昌早白垩世晚期埃达克质侵入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摘要】:海南岛屯昌地区侵入岩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及少量辉绿-闪长玢岩(脉)、镁铁质包体组成。本文报道了这些侵入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和地球化学组成,定年结果显示岩石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07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Al2O3含量以及高的Sr含量和Sr/Y比值,低的Y和Yb含量,Eu异常不明显等,属于埃达克质岩。屯昌埃达克质岩具有比较均一的Sr、Nd同位素组成(ISr=0.7082~0.7096,εNd(t)=-6.55~-3.85)。镁铁质岩脉和包体则显示了稍低的ISr(0.7064~0.7086)和变化的εNd(t)(-5.10~+0.13)。埃达克质岩的锆石原位Hf同位素组成为:(176Hf/177Hf)i=0.28257~0.28277,εHf(t)=-4.86~+2.09,相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1.09 Ga和1.54 Ga之间。闪长玢岩脉的(176Hf/177Hf)i=0.28257~0.28264,εHf(t)=-4.94~-2.42,TDM2=1.38~1.55 Ga,类似于埃达克质岩。屯昌埃达克质岩很可能由新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所形成,俯冲的古太平洋板块在早白垩世晚期(约107 Ma)的后撤作用所导致的软流圈上涌为地壳熔融提供了热源。
|
|
|
|
1 |
贾小辉;王强;唐功建;姜子琦;赵振华;杨岳衡;王晓地;赵武强;;海南屯昌早白垩世晚期埃达克质侵入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J];地球化学;2010年06期 |
2 |
邵济安,韩庆军,张履桥,牟保磊,乔广生;陆壳垂向增生的两种方式:以大兴安岭为例[J];岩石学报;1999年04期 |
3 |
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程中的岩浆作用[J];地学前缘;1999年04期 |
4 |
张旗,赵太平,王焰,王元龙;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几个问题[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1年03期 |
5 |
罗红玲;吴泰然;李毅;;乌拉特中旗克布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SHRIMP定年:早二叠世华北克拉通底侵作用的证据[J];岩石学报;2007年04期 |
6 |
郭锋,范蔚 ,林舸;湘南前寒武纪地壳性质与早中生代玄武岩浆底侵作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8年S1期 |
7 |
杨晓松,金振民;部分熔融与青藏高原地壳加厚的关系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1999年01期 |
8 |
;南岭及其邻区花岗岩同位素年龄的研究[J];地球化学;1972年02期 |
9 |
刘家远,沈纪利;江西钨的成矿岩浆体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2年01期 |
10 |
刘昌实,牟维熹,潘恩沛;主分量分析与华南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的划分[J];桂林工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
11 |
E.M.Elshazly;高坪仙;;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前寒武系的对比和演化[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2年01期 |
12 |
黄振宇,李文杰,高三轩;阿拉善地区花岗岩中的同心多环带球体[J];岩矿测试;1984年03期 |
13 |
李献华;同位素地质学在研究花岗岩成因、演化中的新进展[J];地质地球化学;1985年10期 |
14 |
任耀武;;锆石的标型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5年02期 |
15 |
文薇;国际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将在中国召开[J];地质地球化学;1987年02期 |
16 |
林德松,王开选;栗木矿田花岗岩型锡矿床成矿特征[J];矿产与地质;1987年02期 |
17 |
胡瑞忠
,金景福;论贵东花岗岩体的成因及其起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18 |
李云军;;东秦岭北坡西阳河群和石秤花岗岩年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J];河南国土资源;1988年03期 |
19 |
王学成;饶冰;;粤北贵东岩体内基性岩脉的成因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
20 |
张连营;招掖金矿带主要花岗岩特征及其关系[J];黄金地质;199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