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后续换相失败措施研究
【摘要】:针对多馈入直流系统中发生的后续换相失败问题,以换相失败的本质为理论依据,在搭建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验证了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在抑制后续换相失败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一种有效抑制后续换相失败的变熄弧角控制方式。通过分析变熄弧角控制方式的应用缺陷,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渐变恢复理论的新型动态低压限流环节(VDCOL)控制方式。该控制通过动态VDCOL延缓单条直流功率恢复速率,可降低故障期间直流系统对交流系统的无功需求,同时其延时环节也可消除暂态过程中各条直流线路间的不良交互影响,以达到多条直流交替恢复、有效抑制后续换相失败的目的。仿真算例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
|
|
|
1 |
何朝荣;李兴源;;影响多馈入高压直流换相失败的耦合导纳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
2 |
林伟芳;汤涌;卜广全;;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J];电网技术;2008年11期 |
3 |
陈树勇,李新年,余军,李涛,吕鹏飞,印永华;基于正余弦分量检测的高压直流换相失败预防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4期 |
4 |
;许继集团创出6个“世界第一”[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年24期 |
5 |
黄经亚;国外高压直流输电的新发展[J];高电压技术;1983年01期 |
6 |
刘小磊;于飞;刘喜梅;;神经网络在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7 |
杨万开;印永华;曾南超;王明新;余军;;三广直流工程系统调试概述[J];中国电力;2005年11期 |
8 |
严干贵;韩来文;孙效伟;;呼—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全电压起动过电压的研究[J];东北电力技术;2007年01期 |
9 |
彭毅晖;;高压直流输电的现状及展望[J];大众用电;2007年03期 |
10 |
张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技术及换流新技术[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8年02期 |
11 |
林森;;科技信息[J];华东电力;2010年07期 |
12 |
胡婧;;江上传奇——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纪实[J];国家电网;2010年08期 |
13 |
潘梦华;迅速发展着的高压直流输电——国外直流输电发展情况综述[J];高电压技术;1979年03期 |
14 |
郑美特,叶运良,李晓明;考虑高压直流输电线动态性能的电力系统稳定性[J];电网技术;1988年01期 |
15 |
王明新,曾南超,陶瑜;1994年葛南直流输电线运行及故障统计分析[J];电网技术;1996年05期 |
16 |
韩晓东,翟亚东;高压直流输电用换流变压器[J];高压电器;2002年03期 |
17 |
刘水平;;高压直流输电用电容器及装置的技术进步[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08年01期 |
18 |
张小武;郑劲;李妮;邬雄;;直流输电工程等效干扰电流限值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2期 |
19 |
胡兆庆,毛承雄,陆继明;适用于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的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1期 |
20 |
史丹;任震;余涛;;高压直流换流站损耗计算软件的开发和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1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