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哈密顿系统理论的超导储能装置控制器的设计
【摘要】:针对电力系统非线性的特点,将电力系统中的一类仿射非线性系统转换为标准的哈密顿系统,进行了超导储能SMES(SuperconductingMagneticEnergyStorage)有功功率的控制设计,对无功功率用传统的比例环节进行设计。基于受控哈密顿系统理论,建立了SMES装置的端口受控哈密顿PCH(PortControlledHamiltonian)模型,针对系统的外界干扰和参数不确定性,采用自适应L2增益控制设计方法设计了含有SMES装置的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的自适应L2增益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哈密顿系统理论的自适应L2增益控制方法对SMES有功功率的设计,利用传统的比例积分PI(ProportionIntegration)控制器进行无功功率控制,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显著地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
|
|
|
1 |
;WPS将安装6个ASC的“D-SMES”系统[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9年05期 |
2 |
李成仁;WPS将安装六个ASC“D-SMES”系统[J];稀有金属快报;1999年11期 |
3 |
陈警众;电能质量讲座 第三讲 改善电能质量的新设施(下)[J];供用电;2000年06期 |
4 |
李艳韩,程时杰;超导磁储能系统(SMES)在高压输电中的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0年05期 |
5 |
刘锋,梅生伟,夏德明,马永健,蒋晓华,卢强;基于超导储能的暂态稳定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1期 |
6 |
黄晓英;超导电磁储能的原理、构造及应用[J];供用电;1995年06期 |
7 |
侯勇,姜建国;基于SMES的综合电能质量调节器及其设计[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年04期 |
8 |
孙元章,刘前进,宋永华,申铁龙;FACTS的PCH模型与自适应L_2增益控制 (一)理论篇[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5期 |
9 |
蒋晓华;赋予能量管理角色的可控超导储能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7期 |
10 |
吴俊玲,吴畏,周双喜;超导储能改善并网风电场稳定性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年03期 |
11 |
郑丽,马维新,李立春;超导储能装置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12 |
关天祺,梅生伟,卢强,蒋晓华;超导储能装置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7期 |
13 |
余江,段献忠;电压不对称条件下并联电压源型SMES的触发方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4期 |
14 |
赵慧元;SMES中超导线圈电流调节器设计、建模、仿真[J];电气应用;2005年07期 |
15 |
关天祺,梅生伟,徐政;分散励磁与超导储能装置的干扰抑制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01期 |
16 |
周双喜,吴畏,吴俊玲,安宁;超导储能装置用于改善暂态电压稳定性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4年04期 |
17 |
周晓兰,韩居华,辛玲;超导储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电力情报;1999年01期 |
18 |
彭晓涛,程时杰,王少荣,唐跃进;非线性PID控制器在超导磁储能装置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年11期 |
19 |
黄晓华;李学斌;张志丰;赵彩宏;肖立业;;用于SMES的电压型换流器试验研究[J];继电器;2008年03期 |
20 |
刘小宁,王付胜;基于托卡马克超导纵场线圈的SMES-UPS变流器设计及其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