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

李秀彬  
【摘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已列为“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的核心项目,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逐渐加强。本文论述了全球环境变化中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内涵,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其主要研究内容、关键问题及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项目的情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水玉;尹怀宁;;葫芦岛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响应与生态调控对策[J];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2 Ben H.J.de Jong;SusanaOchoa-Gaona;MiguelAngelCastillo-Santiago;NeptalfRamnírez-Marcial;Michael A.Cairns;王绍强;陶波;;墨西哥Selva Lacandona地区碳通量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格局[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0年08期
3 周剑芬,管东生;森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循环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4年04期
4 李道峰,郝芳华,刘昌明,郭乔羽;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前后库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2期
5 申元村;“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6 郭旭东,陈利顶,傅伯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9年06期
7 孔圆圆;徐刚;杨娟;刘成;程中玲;;基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城市地貌环境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1期
8 陈静;和丽萍;李跃青;赵祥华;;滇池湖滨带生态湿地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探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1期
9 李玉伟;程先富;;芜湖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年04期
10 冉有华;李新;卢玲;;四种常用的全球1km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区域的精度评价[J];冰川冻土;2009年03期
11 张贺飞;徐燕;曾正中;郭浩磊;潘玉;;国外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工程;2010年S1期
12 侯晓峰;薛惠锋;;城镇污水污泥土地利用风险及收益-成本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3 赵其国;不丹的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概况[J];土壤;2002年02期
14 肖杨,王红瑞,伍玉容;公路工程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效应分析[J];交通环保;2002年01期
15 左伟,陈洪玲,王桥,李硕;基于遥感的山区县域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因子和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以重庆市忠县为例[J];山地学报;2004年02期
16 马利民,陈玲,马娜,刘东燕,赵建夫;几种花卉植物对污泥中铅的富集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5年06期
17 赵建兰,王立红;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分析及对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8 刘常青;黄游;张江山;赵由才;;污泥土地利用的风险评价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4期
19 韩晓芳;顾建新;李燕;;污泥处置现状及新技术探讨[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5期
20 常胜;;基于生态足迹的湖北省耕地安全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蓓蓓;叶瑜;;东北过去300年耕地重建数据与国际数据库对比[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高小红;吴世新;王一谋;;基于遥感与GIS的干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分析——以新疆天山北坡玛纳斯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王进洲;;地质环境对我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浅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李鹏山;谢跟踪;苏珊;孟相彩;于蕾;;基于GIS的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喻逢春;;当前土地利用中违法行为发生的思考[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7 杨波;;基于ArcGIS的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陈剑;;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许田;;生态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及方法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10 韩毅;;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在建设用地发展中的应用[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兵;大庆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和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成军锋;乌兰布和沙漠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郭碧云;基于RS和GIS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戈;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5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周兴东;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唐根年;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动态监测与生态影响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MOIWO, JUANA PAUL;土地利用对地下水补排影响的时空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马蒂丽;区域土地利用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朱丽;华北土石山区流域防护林空间优化配置[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明;湘乡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丽娟;长春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遥感监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秦艳培;RS和GIS支持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以郑汴间沙岗地区为例[D];河南大学;2001年
4 章伟伟;崇明东滩土地利用动态模拟与预测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青柳;基于遥感的邯郸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6 刘军会;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情景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春晓;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D];西南大学;2010年
8 檀迎娟;基于GIS的峰峰矿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9 郑富强;四川省眉山市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马婉丽;1991-2006年无锡市土地利用类型与景观格局变化[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祥明;我国将建用地逐级考核制[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张潇琳;南京严把用地项目预审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记者 李铁兵 通讯员 冯战平 王雅云;鹿泉“腾笼换鸟”实现腾挪土地利用最大化[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朱震晓;土地利用强调“计划经济”管理[N];安阳日报;2007年
5 记者 田春华;农村土地利用存在三大问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6 记者 顾海洋;贵阳土地利用修编总规通过审定[N];贵阳日报;2006年
7 王立彬;《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N];中国信息报;2008年
8 市国土资源局苏仙分局 李见秋;小城镇土地利用与管理问题探讨[N];郴州日报;2009年
9 郑芃芃;落实“双保” 规划未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兆汝;土地利用协调引领中国健康城镇化[N];中国建设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