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13年巢湖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
【摘要】: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结合遥感影像、DEM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及相关统计确定了模型中参数因子,计算出巢湖流域1992-2013年土壤侵蚀模数,分析了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土壤侵蚀区域主要呈东北至西南方向分布。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和剧烈侵蚀占土壤侵蚀总面积百分比分别是93.46%、6.25%、0.68%、0.19%、0.01%、0.01%。1992-2006年土壤侵蚀模数由510.70 t/(km2·a)减少到129.79 t/(km2·a),降幅为74.59%,同时植被覆盖率由37.0%增至47.80%,土壤侵蚀的面积比例变化明显,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和剧烈侵蚀由8.93%、2.33%、1.32%、0.09%、0.05%分别减少为4.74%、1.39%、0.28%、0.02%、0.01%,微度侵蚀由87.88%增加到94.16%。但2013年土壤微度侵蚀又减少为93.46%,土壤微度侵蚀有向高一级转换趋势。2006-2013年土壤侵蚀模数也由129.79 t/(km2·a)增加到149.44 t/(km2·a),增幅为15.14%。
|
|
|
|
1 |
张科利,刘宝元,蔡永明;土壤侵蚀预报研究中的标准小区问题论证[J];地理研究;2000年03期 |
2 |
蔡崇法,丁树文,史志华,黄丽;城镇土壤侵蚀的特点与危害[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12期 |
3 |
王占礼;中国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危害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
4 |
周伏建;福建省土壤侵蚀与综合治理[J];水土保持通报;2000年04期 |
5 |
雷阿林,唐克丽,王文龙;土壤侵蚀链概念的科学意义及其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3期 |
6 |
杨存建,刘纪远,张增祥;重庆市土壤侵蚀与其背景的空间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3期 |
7 |
杨胜天,朱启疆;人机交互式解译在大尺度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作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3期 |
8 |
薛鲍;我校举办土壤侵蚀与生态重建国际学术研讨会[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9 |
曾大林,李智广;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工作的做法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0年01期 |
10 |
黄炎和,林敬兰,陈明华,周伏建;福建省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模型的初步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0年04期 |
11 |
李智广;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质量保证体系[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1年02期 |
12 |
李日新,石长金;大庆市土壤侵蚀成因及防治措施[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1年04期 |
13 |
卢金伟,李占斌;土壤侵蚀退化研究进展[J];土壤与环境;2001年01期 |
14 |
吕银枫;黄土地区土壤侵蚀特性的探讨[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1年03期 |
15 |
陈一兵,林超文;土壤侵蚀建模中作物参数测定方法研究(英文)[J];西南农业学报;2001年S1期 |
16 |
张俊飚;中国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危害分析[J];云南环境科学;2001年02期 |
17 |
唐政洪,蔡强国,许峰,朱远达;不同尺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实验监测及模型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
18 |
赵晓丽,张增祥,谭文彬,刘斌;西部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其危害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2年03期 |
19 |
林开旺,陈永宝;福建省东南沿海水蚀区土壤侵蚀遥感测报[J];水土保持通报;2002年04期 |
20 |
蔡继清,任志勇,李迎春;土壤侵蚀遥感快速调查中有关技术问题的商榷[J];水土保持通报;200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