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中国大气PM_(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
【摘要】:为分析近10年来中国PM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运用统计学和GIS方法对2002-2012年PM10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地级及以上城市ρ(PM10)年均值由0.130 mg·m-3下降至0.076 mg·m-3,达标城市比例由37.6%上升至92.0%;环保重点城市ρ(PM10)日均值超标天数比例由24.7%下降至7.0%。②12月份PM10污染最重,其次为1月和11月;8月份污染最轻,其次为7月和9月。③PM10的重污染区域明显减小,由集中连片分布变为零星点状分布。但空间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湖北一直是PM10污染相对严重地区。④北方地区PM10污染重于南方地区,两者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北方采暖期(1-4月及11-12月)。⑤PM10污染的改善主要体现在重污染城市的改善,1/10左右的重污染城市对降低全国PM10平均浓度的贡献约占1/3,而清洁城市PM10污染则有加重趋势。⑥环保重点城市污染天气以轻度污染为主,占全部污染天数的80.4%。受沙尘天气影响,3、4月份发生严重污染天气的比例较高。
|
|
|
|
1 |
王存忠,俞卫平;影响空气质量的可吸入颗粒物[J];科技术语研究;2002年03期 |
2 |
胡京南;小个子杀手——可吸入颗粒物[J];百科知识;2005年03期 |
3 |
邱玲,金永民,孙晓怡,王寒梅;抚顺市空气可吸入颗粒物特征的研究[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年05期 |
4 |
孙珍全;刘清珺;;北京蓝天的守望[J];科技智囊;2009年01期 |
5 |
张靖;班海群;丁卫东;崔留欣;;2002-2004年河南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
6 |
李龙凤,王新明,赵利容,何秋生,盛国英,傅家谟;广州市街道环境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J];地球与环境;2005年02期 |
7 |
孙长征;王莉萍;崔晓东;尹敬荣;祁华;;衡水市空气污染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
8 |
梁铁军;;丹东市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J];北方环境;2010年02期 |
9 |
易颖林;株洲市空气质量排名第九的思考与对策[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
10 |
洪盛茂,何曦,祁国伟,孙鸿良,王晓熊,陈超,徐鸿;杭州市区春节期间空气质量变化特点[J];气象科技;2003年06期 |
11 |
桑建人,刘玉兰;银川市可吸入颗粒物(PM_(10))来源解析[J];气象科学;2005年01期 |
12 |
吕森林,邵龙义,吴明红,焦正,JONES T P;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矿物学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2期 |
13 |
郭海明;;2007年呼和浩特市PM_(10)与气象条件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8年03期 |
14 |
哈红萍;杨林;;浅析可吸入颗粒物(PM_(10))对西宁市民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J];青海环境;2009年03期 |
15 |
施燕娥;采用自动监测与连续监测对北方小城市空气质量的比较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6 |
董雪玲;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J];资源.产业;2004年05期 |
17 |
秦巳麒,李太山,许德龙;唐山市空气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规律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8 |
陈建江;南京市空气质量时间变化规律及其成因[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3年03期 |
19 |
郭前进,赵利青;晋城市城市空气TSP与PM_(10)关系对比实验[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5年02期 |
20 |
柴群宇;周兆木;;富阳市区空气中PM_(10)与TSP比值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