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系统用模拟计算机仿真的研究
【摘要】:对于线性系统的分析,已经有一整套严格的分析方法,它的工具是传递函数、微分方程、迭加原理、拉氏变换、Z 变换、频率法,根轨迹法等,这样就使得线性系统的分析比较容易,理论也很完整.对于非线性系统,则上面的方法就不适用了,特别是迭加原理,是绝对不能应用的,这样就给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特性带来很大的困难.到现在为止,对于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还很不完整,有些方法只适用于特殊情况,这些方法中相平面法比较出色,它可以从相平面图上直接得到系统运动规律.但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只适用于二阶系统.在对二阶系统分析时它是极为有效的,但相轨迹图的最大难点是画图,它很费时,但如用计算机仿真并用绘图仪绘出相轨迹则可使分析大为方便,同时也可以给定不同的参数,很快得到不同的相轨迹图.本文就是借助于这种方法对饱和非线性系统进行模拟计算机仿真的研究,从而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在分析非线性系统时,具有操作方便、直观、形象、省时、便于修改等一系列优越性,是其他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
|
|
|
1 |
刘小河,崔杜武;非线性系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2 |
滕青芳;基于NCD工具箱的非线性系统PID控制器优化设计[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2年03期 |
3 |
高峰,卢尚琼,于芹芬;一类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控制器建模方法及其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2年01期 |
4 |
刘小河,张军英;一类非线性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分段线性化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5 |
张友鹏;范子荣;;基于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非线性系统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7年06期 |
6 |
薛亮儒;王少萍;石健;孙方红;;一类三阶非线性动态滑模变结构控制[J];液压与气动;2009年03期 |
7 |
马子余;陈丹儿;王昕;;一种变论域模糊控制伸缩因子算法的改进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年06期 |
8 |
刘迪;唐永红;王晶;刘孝磊;;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算法[J];兵工自动化;2010年03期 |
9 |
齐伯文;调速系统Pl调节器饱和非线性控制作用的数字仿真[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
10 |
郝继飞;邢青青;张琳;;PWM用于控制非线性系统的研究[J];广东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05年04期 |
11 |
顾生杰,刘春娟;基于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非线性系统仿真[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12 |
潘湘高;非线性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3 |
段富海,韩崇昭;非线性系统解耦控制理论在飞控中的应用[J];电光与控制;2001年04期 |
14 |
段富海,韩崇昭;飞机变结构鲁棒解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J];兵工自动化;2002年01期 |
15 |
滕青芳;优化设计非线性系统PID控制器的方法[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6 |
柏桂珍,梅晓榕,王述一;倾斜轨道上的三级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可控性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3年02期 |
17 |
滕青芳;非线性与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3年02期 |
18 |
周晖;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在非线性系统中的仿真研究[J];南通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19 |
刘新海;模糊控制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20 |
王攀,冯珊,周云;基于进化计算—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非线性系统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