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气候变化和生态建设对秦岭—淮河南北植被动态的影响

李双双  张玉凤  汪成博  王婷  延军平  
【摘要】:论文基于2000—2019年秦岭—淮河南北MODIS-NDVI植被覆盖数据,对中国南北过渡带植被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植被动态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在趋势变化上,2000—2019年秦岭—淮河南北植被显著恢复。其中,秦巴山区植被恢复面积占比最高,其次是巫山山区和关中平原;植被退化区面积占比仅为6.4%,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城市群。(2)在气候因素上,NDVI变化与气温显著相关(P0.05)面积占比为9.1%,低于降水(13.1%)和日照时数(14.5%)显著区域,无显著相关区域分布面积最广,说明在关键生长季(5—9月),区域水热条件较好,植被年际波动受气候变化影响区域较少。(3)在驱动因素上,受气候因素和生态建设驱动绿化占比分别为19.2%和30.0%,其中,生态建设驱动绿化区与秦巴山区、大别山生态修复工程,川东、长江中下游撂荒地空间格局一致,说明耕地转为生态用地是区域植被快速恢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量化湿润—半湿润地区植被驱动因素,优化生态建设评估模型具有启示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邱丽莎;张立峰;何毅;刁振源;陈有东;;2000—2017年祁连山植被动态变化遥感监测[J];遥感信息;2019年04期
2 金学林;;秦岭——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J];大自然;2020年02期
3 汪阗;;秦岭的六足精灵[J];大自然;2020年02期
4 ;植物养育的秦岭动物[J];森林与人类;2014年02期
5 王梅;;秦岭“七药”植物的水平分布格局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4年04期
6 刘思阳;;秦岭雨蛙[J];森林与人类;2013年02期
7 杨平厚,徐振武,冯宁,雷颖虎;秦岭兰科6种新记录植物[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7期
8 小溪;秦岭山中群蝶投溪[J];农村新技术;1995年02期
9 李思锋;;秦岭植物一半是中国特有[J];森林与人类;2014年02期
10 丁学欣;肖亮;;那些奇异的秦岭植物[J];森林与人类;2014年02期
11 王梅;;秦岭“七药”植物区系地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9期
12 杨林山;李常斌;王帅兵;杨文瑾;;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洮河流域植被动态的影响研究[J];资源科学;2014年09期
13 王宇;延军平;;秦岭生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4 吴家炎;秦岭发现猪尾鼠[J];动物学研究;1990年02期
15 王万云;;秦岭——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J];中学生物教学;2009年Z1期
16 杨平厚,王万云,周灵国;秦岭兰科一新记录属——全唇兰属[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11期
17 付志军;秦岭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与保护[J];山地研究;1998年04期
18 张明理;寇晓军;周学海;;秦岭种子植物数据库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简介[J];生物多样性;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海;李杰;旺罗;李鹏;Patrick Rioual;邹亚菲;张佼杨;严瑶;李晶晶;;三角龙湾玛珥湖硅藻揭示的过去1000年季节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A];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八次学术年会、江苏省古生物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0年
2 谢德豪;黄康有;孙倩文;;罗霄山脉中段地区MIS3以来碳同位素组成与气候变化[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3 张军;黄小忠;王宗礼;;祁连山西段天鹅湖近3500年以来孢粉组合指示的气候变化[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4 李亮;马春梅;;赣中玉华山沼泽泥炭记录的过去两千年植被与气候变化[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5 冯卫萍;吴贵有;马艳菊;;全球气候变化对鸟类的影响[A];第六届粤西、北部湾区域气象合作会议暨气象灾害防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章士美;;从农业昆虫的分布来讨论古北区、和东洋区在我国秦岭以东的分界线问题[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7 张语克;Paul D.Mathewson;张琼悦;Warren P.Porter;冉江洪;;大熊猫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生理、行为和生态响应是什么?[A];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8 杜子璇;陈怀亮;刘忠阳;师丽魁;刘伟昌;;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研究[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芙蓉;Gaillard Marie-José;Sugita Shinya;曹现勇;Herzschuh Ulrike;赵艳;许清海;贾鑫;王伟铭;安成邦;陈发虎;黄小忠;李月从;李育;刘鸿雁;孙爱芝;姚轶锋;郑卓;;中国北方全新世植被覆盖定量重建[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10 王非;;博、精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1 金丽娜;;西安近10年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1 新一代气象卫星技术发展及其应用[C];2016年
12 鹿琳琳;李新武;;1986-2009年北京市植被覆盖变化遥感估算[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13 梁晓峰;;桂林市森林生态建设与思考[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4 赵汉青;;基于SPOT-4/VEGETATION数据的中国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A];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15 万辛如;张知彬;;过去5万年来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大型哺乳动物局地灭绝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16 王宇飞;王艳辉;;杜仲的演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7 丁明军;张镱锂;;青藏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关系研究[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8 张丽红;康莹;;基于MODIS影像的NDVI数值反演研究[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6年
19 丁明军;张镱锂;刘林山;王兆锋;杨续超;;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响应及其空间特征[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0 刘帅;李琦;;基于重建NDVI时序数据的植被覆盖变化研究[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秦福莹;蒙古高原植被时空格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白露超;秦岭林区白粉菌分类、分子系统学研究及区系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毕超;基于多源数据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覆盖与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4 陈炜哲;陆地植被的生产力及其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20年
5 赵建军;阿帕拉契亚山植被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洋;新疆中天山地带草原植被覆盖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7 吴昌广;气候变化背景下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土壤侵蚀风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艳丽;海河流域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2 解锋;秦岭南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植被指标响应程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3 于志辉;秦岭地区橄榄秦岭蝗的谱系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佳;气候变化对我国植被影响的观测证据集成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5 李扎西姐;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斑头雁繁殖种群及栖息地质量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
6 SARDOR KHAMIDOV;乌兹别克斯坦的植被变化与归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7 刘思丝;青藏高原东北部更尕海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植被和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16年
8 贾俊鹤;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西北地区植被NPP不同时间尺度变化影响的相对重要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9 王美溪;小兴安岭保护区与毗邻区植物多样性对比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8年
10 周宽;朝鲜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1 王强;秦岭及我国部分地区疣蝗生物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2 任桢;基于骨龄学分析秦岭雨蛙繁殖群体年龄结构及其种群之间的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3 王梅;秦岭“七药”植物资源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4 吕雅;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15 刘碧颖;青藏高原植被动态与气候变化的时空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20年
16 马小平;基于MODIS数据的黑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17 林德生;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气候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8 杜希溪;渭河流域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覆盖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9 何远梅;黄土髙原植被覆盖变化与区域气候变化的相互效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0 郑勇;川西高原近20年植被覆盖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王庆;杨星科与秦岭昆虫“志”[N];中国科学报;2013年
2 中国城市报记者 胡安华;从7只到5000只,秦岭成拯救朱鹮的“诺亚方舟”[N];中国城市报;2020年
3 本报记者 张行勇;寻“宝”秦岭深处[N];中国科学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程靖峰;保护生物多样性 呵护秦岭“大家园”[N];陕西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王睿;国宝朱鹮:秦岭中的另类“隐士”[N];陕西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睿;让秦岭远离“生存孤岛”之痛[N];陕西日报;2010年
7 记者 王永锋;秦岭 “四大国宝”3月28日入驻世园[N];陕西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姜峰;秦岭不只有“四宝”[N];人民日报;2016年
9 记者 庞乐;窥视计划 红外镜头下的秦岭生灵[N];西安日报;2019年
10 赵路 译;冰山“托底” 生物遭殃[N];科学时报;2011年
11 张章;气候变化或未影响密歇根狼獾[N];中国科学报;2014年
12 红枫;气候变化 鸟儿争食[N];中国科学报;2014年
13 段歆涔;气候变化让植物“走下坡路”[N];中国科学报;2014年
14 本报记者 彭科峰;中国物种保护面临气候变化重压[N];中国科学报;2013年
15 张章;气候变化让野兔夏装冬穿[N];中国科学报;2013年
16 赵熙熙;气候变化催生鸟虫博弈[N];中国科学报;2013年
17 徐海;珊瑚密度揭示近200年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N];科学时报;2010年
18 本报记者 杜宣逸;黄润秋作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科学报告[N];中国环境报;2020年
19 本报记者 张梦然;气候变化正在重建“适者生存”法则?[N];科技日报;2019年
20 记者 张梦然;生物多样性须为气候变化政策核心[N];科技日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