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能源地缘政治与能源权力研究

杨宇  何则  
【摘要】:围绕油气资源的权力博弈仍然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权力争夺,但不同时代的能源权力的属性有所不同,能源安全与能源战略内涵也有所不同。论文在系统梳理能源地缘政治基础上,提出了能源权力的概念,并从地缘政治格局、能源安全观、能源网络和全球能源治理4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研究认为:(1)以能源分布、产销空间变化及其规律性总结是传统能源地缘政治研究的核心,油气资源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是能源权力产生的最直接因素。(2)从石油危机时代到未来新能源时代,能源安全观的不同是影响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权力变化的重要因素。(3)能源的商品属性和地缘属性决定了能源贸易不仅是经济行为,其空间的流动与国际政治关系密切。生产与消费的分离使得油气二次分配过程中的贸易控制和通道控制对能源权力重构产生重要影响。(4)全球能源权力巨变和复杂错综的能源权力网络将引发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新秩序。权力的主体从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转变为全球能源网络中利益共同体,能源治理的主题从一国之利益走向了全球能源权力的再分配过程。展望未来,如何在理论上建构新时代的能源权力的理论体系,深化气候变化和新能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世界能源权力的演变、地理空间与权力的相互依赖关系、权力秩序的重构及其效应、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及其治理模式等研究,对科学认知和研判世界能源形势与能源战略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能源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性命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方叶兵;王礼茂;屈秋实;杨艳;牟初夫;;中国能源地缘政治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17年06期
2 刘承良;王杰;杜德斌;;中美能源权力的空间领域与均势区演化[J];自然资源学报;2020年11期
3 郎一环;王礼茂;李红强;;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与中国面临的挑战[J];中国能源;2012年06期
4 郎一环;王礼茂;李红强;;中国能源地缘政治的战略定位与对策[J];中国能源;2012年08期
5 杨宇;;论地缘能权[J];自然资源学报;2020年11期
6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5月9日 欧洲应转向中国保障能源安全[J];黄金时代;2011年06期
7 崔守军;蔡宇;姜墨骞;;重大技术变革与能源地缘政治转型[J];自然资源学报;2020年11期
8 林屾;;“全球能源新态势与地缘政治大变局”研讨会简讯[J];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年10期
9 余家豪;;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J];能源;2019年03期
10 殷雄;;能源安全:复杂多变形势下的中国政策选择[J];能源;2020年01期
11 郭霞;朴光姬;;“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基于区域构建视角的分析[J];东北亚学刊;2017年06期
12 于宏源;;亚太地缘政治视野中的“能源合作”[J];能源;2013年01期
13 徐小杰;;能源安全与大国能源外交[J];地理教学;2006年01期
14 崔守军;;能源大冲突:能源失序下的大国权力变迁[J];中国石油石化;2014年12期
15 戴冠;;新冠疫情下国有能源贸易公司增强资源保障作用的思考与建议[J];国际石油经济;2020年07期
16 陆如泉;;2020年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动荡复杂、充满挑战[J];中国石化;2020年02期
17 陆如泉;;2020年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动荡复杂和充满挑战[J];能源研究与利用;2020年03期
18 邹志强;;二十国集团与全球能源治理:成效与前景[J];国际经济合作;201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红强;王礼茂;沈镭;郎一环;;气候变化驱动下的能源地缘政治演变初探[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司胜义;;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能源安全与核能开发[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双;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问题、挑战及前景[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兵;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缅能源合作[D];山东大学;2012年
2 常福跃;基于上海市能源消费情况下的国内能源安全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9年
3 郗重山;“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东亚能源安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连鹏飞;能源转型与中国—沙特能源安全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楠;日本能源安全政策的分析与借鉴[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6 左天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能源安全风险与应对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7 任金鑫;产业链视角下中美能源安全水平测度与保障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
8 罗安荣(Aeron Lehman Roach);实现可持续的能源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雷会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中哈能源贸易的影响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9年
10 袁晋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隐含能源贸易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9年
11 Nesterovskaya Ksenia(苏莎);中俄能源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12 李载驰;“一带一路”能源贸易合作网络稳定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13 罗克桑娜(Roksana);“一带一路”对中国能源贸易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14 章星;中国与东盟能源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5 赵亚琼;能源效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的影响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7年
16 张爽;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国际能源贸易总体及局部特征分析[D];东南大学;2017年
17 陈佳和;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俄罗斯与土耳其能源合作[D];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年
18 游浩洋;浅析中俄能源合作[D];山西大学;2013年
19 刘芳芳;中俄能源合作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年
20 石聪;乌克兰危机中的能源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李勤;中国与东盟:抛开地缘政治谈能源合作[N];中国科学报;2015年
2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首席研究员 教授 陈柳钦;能源地缘政治的现代演绎[N];中国石油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崔茉;保障能源安全需要改革思维[N];中国石油报;2012年
4 刘言;能源在地缘政治中影响几何[N];中国石化报;2013年
5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邹志强;伊拉克乱局揭示地缘政治新变化[N];中国石油报;2014年
6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研究员 梅新育;能源地缘政治风险越炒越离谱了[N];上海证券报;2014年
7 《船报》两会采访组记者 邝展婷;保障能源安全 攻克核心技术[N];中国船舶报;2020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钟飞腾;亚洲能源安全大局中的“中国角色”[N];中国石油报;2014年
9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 邹骥;实现能源安全的钥匙在哪里[N];环球时报;2020年
10 本报记者 李元丽;保卫能源安全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20年
11 亚历山大·诺瓦克 俄罗斯能源部部长 本报记者 董宣 翻译;能源:地缘政治新“杠杆”[N];中国石油报;2014年
12 本报记者 王海霞;“新能源影响2050年全球地缘政治”[N];中国能源报;2011年
13 中国石油基金论坛 冯跃威;地缘政治危机成石油金融工具洗劫财富推手[N];中国石油报;2011年
14 本报记者 吴昊;如何确保我国长期的能源安全?[N];中国矿业报;2018年
15 洪韶;欧洲能源安全危机四伏[N];中国化工报;2013年
16 林子;能源安全呼唤构筑多元化体系[N];中国化工报;2013年
17 记者 米然;能源安全信息化引业界关注[N];中国化工报;2014年
18 本报记者 王丹红;领导21世纪清洁能源经济的国家将领导全球经济[N];科学时报;2011年
19 本报记者 陈欢欢;GDP增速高于7%挑战能源安全[N];科学时报;2011年
20 王学智 编译;英国欲成全球CCS领跑者[N];中国科学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