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改进的串联超级电容器组充电均压方法的研究

邓欢欢  
【摘要】:串联超级电容器组的电容电压不平衡是阻碍超级电容器储能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实现串联超级电容器组的电压均衡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加储存能量、提高储能系统的可靠性,电阻均衡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通过理论计算结合试验,分析了超级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并给出了均衡电阻选取的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大年;;磨盖板机中连杆机构的设计原理[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3期
2 付增祜;;高压倍压器电压降与电压脉动计算[J];高电压技术;1980年04期
3 俞银泉;;保护频敏变阻器自动仃车装置[J];今日科技;1980年03期
4 弓克勤;;钳形电流表检定方法的改进[J];计量技术;1980年01期
5 姜孝定;;三相绕组改成六相绕组简易计算[J];电机与控制应用;1980年01期
6 肖星福;;谈励磁机的技术改造[J];电机与控制应用;1980年03期
7 白长发;;异步电机铁心长度与定子线圈匝数的关系[J];电机与控制应用;1980年04期
8 张德喜;;一种串并联回路压控中频移相器[J];火控雷达技术;1980年03期
9 王致清;沙宝森;;对阻尼槽型滑靴新设计理论的探讨[J];机床与液压;1980年02期
10 陈城书;;用电学理论来研究液压技术(四)[J];机床与液压;198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嘉善;王海杰;;超级电容器电动车——城市公共交通现代化新模式[A];新世纪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现代化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孙力;李娟;肖玉萍;;电动汽车动力源的发展现状与我们的选择[A];2002中国电动汽车研究与开发[C];2002年
3 孙立清;陈伟;白文杰;常玉华;孙逢春;;纯电池电动客车超级电容器系统匹配和控制策略研究[A];2002中国电动汽车研究与开发[C];2002年
4 华黎;;超级电容器在混合电动车上的应用前景[A];2002中国电动汽车研究与开发[C];2002年
5 杨颂;梁磊;郭鹏义;杨耕;;介绍一种新型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碳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提纲)[A];第二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贵欣;冯永成;周固民;瞿美臻;张伯兰;于作龙;;碳纳米管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8 王贵欣;周固民;瞿美臻;江奇;王国平;冯永成;张伯兰;于作龙;;两种碳纳米管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9 王贵欣;袁荣忠;周固民;瞿美臻;冯永成;于作龙;;CNTs/LiNi_(0.8)Co_(0.2)O_2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10 宁武;;超级电容器在电动车及混合动力公交车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治安;基于氧化锰和炭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张莉;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黄宛真;鱼骨状纳米碳纤维与多壁纳米碳管的制备及其储氢、储锂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杜艳丽;基于白光干涉的金属极薄带测厚理论与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唐西胜;超级电容器储能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6 张慧妍;超级电容器直流储能系统分析与控制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7 张强;动态电压恢复器检测系统和充电装置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8 崔宝玲;高速诱导轮离心泵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6年
9 赵家昌;超级电容器中孔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6年
10 朱玉东;炭气凝胶的制备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祥;超级电容器相关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2 焦树强;纳米纤维状导电聚苯胺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陈巧玲;基于碳纳米管和碳原子线的超级电容器[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娜;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朱修锋;纳米MnO_2/C混合超级电容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6 刘献明;金属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7 孙峰;纳米MnO_2的合成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晓芳;基于纳米碳管的超级电容器[D];浙江大学;2004年
9 王永刚;聚苯胺及二氧化钛纳米管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电容行为[D];新疆大学;2004年
10 陈慧颖;聚间苯二胺导电聚合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萧雷;电动车:应注重关键技术[N];中国汽车报;2000年
2 何永晋;我国有了“超级电容器”[N];科技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孟莉;替代燃料遭遇产业化难题[N];中国汽车报;2001年
4 高文;南风化工碳纳米管实现产业化[N];中国证券报;2001年
5 记者 薛冬 通讯员 谭少容;我国率先实现碳纳米管产业化[N];光明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薛冬 通讯员 谭少容;碳纳米管身价何以远高于黄金[N];光明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綦书环;“乌金”产业急须上规模[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8 记者 吴辉;我国碳纳米管产业化突破“瓶颈”[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9 魏飞;碳纳米管:纳米科技基础材料[N];中国化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王新佳;“863”发动中国电动汽车引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