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储层控压钻井技术及应用
【摘要】:裂缝性储层油气含量丰富,但安全密度窗口窄,钻进时经常出现井下复杂情况,导致储层伤害。文中介绍了裂缝性储层采用常规钻井技术钻进的局限性;讨论了控压钻井技术解决由窄密度窗口引起井下复杂等问题的优势,建立了控压钻井环空压力计算模型;并以某区块×3井为例,讨论控压钻井技术在裂缝性储层钻井中的应用,以及与同区块其他钻井方式钻井情况的对比。研究表明:与其他钻井方式相比,控压钻井技术在钻进中可及时发现井涌、井漏,精确控制环空压力剖面和循环当量密度(ECD),大大降低了井控风险;与同区块邻井相比,水平段延伸进尺大幅提高,钻井液漏失量是其他钻井方法的1.7%。
|
|
|
|
1 |
Roberto Aguilera
,宋雪莲,刘义成;天然裂缝储层中的储量和采收率[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1年01期 |
2 |
黄烈林,高纯福,张超谟,熊湘华;用测井资料划分变质岩裂缝性储层的方法[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3 |
高浩宏;巨亚明;;黑墩油田芦草沟组裂缝油藏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J];吐哈油气;2003年01期 |
4 |
张小青,伊海生,李森明,黄天雪;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裂缝性储层特征与油气产能关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5 |
张红,刘洪升,王俊英,王稳桃,郎学军,王栋,李国锋,张晓英;裂缝性储层压裂改造HL-05降滤失剂研究与应用[J];钻采工艺;2005年05期 |
6 |
陈钢花,王学军,王永刚,朱家俊,杨海霞;古潜山裂缝性油藏储层参数横向预测[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7 |
梁利喜;许强;刘向君;;灰色理论在裂缝性储层测井识别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6年02期 |
8 |
梁利喜;刘向君;许强;黎明;陈会峰;;基于接触理论研究裂缝性储层应力敏感性[J];特种油气藏;2006年04期 |
9 |
张威;梅冬;李敏;张恒发;杨积斌;;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调整技术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6期 |
10 |
肖丽;;3DMove裂缝预测技术在埕北30潜山裂缝预测中的应用[J];海岸工程;2007年03期 |
11 |
范钢;张宏刚;;深层裂缝性储层防漏堵漏实验评价研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8年07期 |
12 |
王晓畅;范宜仁;张庚骥;;基于双侧向测井资料的裂缝孔隙度计算及其标定[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8年05期 |
13 |
张虹;;3D3C技术在川西裂缝性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年04期 |
14 |
马飞;黄贵存;杨逸;付育武;方行;焦瑞琴;;深层裂缝性储层降滤失技术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1期 |
15 |
胡松;喻璐;;裂缝性储层饱和度计算方法综述[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4期 |
16 |
叶青竹;陈秀兰;;裂缝性油气藏勘探技术与应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17 |
蒙有朋;朱夫立;熊开俊;夏廷波;李丽红;马平平;;无固相甲酸盐钻井液在三塘湖区块探井的应用[J];吐哈油气;2009年02期 |
18 |
张厚淼;孙建孟;王敏;;裂缝性储层测井评价综述[J];内江科技;2010年05期 |
19 |
唐永;梅廉夫;唐文军;陈友智;胡志伟;;裂缝性储层属性分析与随机模拟[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20 |
梁积伟;李宗杰;刘昊伟;李玮;云露;;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S108井区奥陶系一间房组裂缝性储层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