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华北地震台阵探测计划

陈颙  周华伟  葛洪魁  
【摘要】:计划利用华北地区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和密集布设的数百个流动地震台组成的地震台阵,在渤海湾内利用气枪作为主动探测震源,依托正在发展的编码地震探测新技术,辅以陆地“人工爆炸震源”和天然地震,进行高精度海陆联合地震探测,深入了解华北地区的深部精细结构,监测深部介质物性随时间的变化,研究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和岩石圈的演化,探索地震预测新途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薛君君;;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2期
2 詹自敏;陈连旺;陆远忠;;大华北地壳动力学参数及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S1期
3 程喆;徐旭辉;王荣新;武明辉;辛藜莉;;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异常热演化因素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4 顾申宜;张慧;;水位、水氡小波分析中期异常提取方法[J];地震学报;2011年04期
5 王敏;李强;王凡;张锐;王阎昭;师宏波;张培震;沈正康;;全球定位系统测定的2011年日本宫城M_W9.0级地震远场同震位移[J];科学通报;2011年20期
6 汪洋;;中国东北—华北新生代火山活动的深部动力学机制[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7 薛丁;张建业;韩晓明;;邢台地震窗对华北6级以上地震的预测[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2期
8 王静华;郭金杰;;应用电法勘探圈定浅层地下水富集区[J];河南水利;2003年05期
9 和平;李志雄;陆远忠;邵志刚;;断层面的有限单元模拟方法综述[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2期
10 顾国华;王武星;;区域网GPS观测得到的汶川大地震前后的地壳垂直运动[J];地震;2011年03期
11 徐向华;陈新军;雷鸣;李淑筠;周小进;武明辉;;华北南部地区石炭—二叠系勘探前景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12 闫相宾;周小进;倪春华;朱建辉;徐宏节;欧阳睿;蒋永福;张欣国;;华北-东北地区海相层系烃源特征与战略选区[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3期
13 李莹甄;王海涛;邬成栋;王想;冯建刚;曲延军;王行舟;;中国大陆地震条带统计特征分析[J];地震学报;2011年05期
14 杨斌;程紫燕;郑树平;;山西地震应急评估系统模型本地化研究[J];山西地震;2011年02期
15 和政军;张新元;牛宝贵;刘仁燕;赵磊;;北京密云元古宙环斑花岗岩古风化壳及其与长城系常州沟组的关系[J];地学前缘;2011年04期
16 ;世界已进入强震周期——解读全球与中国地震带[J];旅游时代;2011年04期
17 刘皓;方盛明;嘉世旭;;地震-重力联合反演及效果——以天津—北京—赤城地震探测剖面为例[J];地震学报;2011年04期
18 李玉嵩;陈建强;赵硕;王海英;李欣;;河北唐山地区第四纪近20万年来的古气候定量重建[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4期
19 杨纪林;;试论中国内陆板块运动演化及与地震的关系[J];内陆地震;2011年02期
20 李德彬;许进鹏;姚曹节;;淮北矿区太原组灰岩层掘进可行性研究[J];中国煤炭;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志峰;王椿镛;吴建平;何正勤;吴庆举;楼海;常利军;;华北地区地震台阵观测与深部结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俊国;;华北地区目前的地震活动趋势[A];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暨中国东部地区震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姜明明;周仕勇;;多维应力释放统计模型(MSRM)在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建华;姜盛松;管波;傅容珊;;华北地区地壳剖面粘弹性应力分析[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蒋溥;梁小华;;华北地区地震断错及其形变场和应力场[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6 王华林;王健;梁更国;杨丽军;;中国华北地区大地震复发活动周期、迁移特征及趋势预测[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刘长海;;华北地区最近二次中强地震前Hurst指数H值的异常变化[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丁志峰;陈运泰;F.Vaccari;G.F.Panza;;华北地区地震灾害分布的定量估算[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万永革;;中国大陆及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小波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姬广义;汪洋;夏希凡;;论华北地区燕山期区域变质与内生成矿作用[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立华;华北地区瑞利面波噪声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
2 刘峡;华北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及形变动力学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张学民;华北地区壳幔剪切波速度结构及与晚新生代地质演化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于海英;数字化地震资料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5 万柯松;地震台阵技术在地震学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郭飚;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7 解东宁;南华北盆地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沉积演化与天然气形成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陈化然;断裂相互作用和地震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9 吕大炜;华北晚古生代海侵事件沉积及古地理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伟涛;基于人工震源的区域尺度介质波速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光晶;用地磁台站资料探测华北地区地幔电性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2 郑丁;华北地区东部构造应力场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杨婷;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郭飚;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地震定位与地震层析成像[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5 吕作勇;华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
6 赖院根;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首都圈横波分裂与地壳应力场[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7 王继;地震事件和震相检测处理系统[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8 夏旻;用宏观地震资料反演历史地震震源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
9 徐宝亮;华北地区晚中生代古气候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10 吴明恕;地震台阵数据管理[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于文静;近期我国气候存在异常特征[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张湘;华北片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会议召开[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司徒瑜;华北地区地层划分采取新标准[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4 记者 谌达军通讯员 曹南燕;最古老的大陆为何不稳定[N];长江日报;2008年
5 徐祥德;数值模拟及其分析应用[N];中国气象报;2006年
6 陈逵刚;地质巨手舞沧桑[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7 陈梦阳马扬;辽宁比华北更早向陆地抬升[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8 中国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 谢富仁;构造应力强烈才强震频发[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周丽燕;张宗祜院士:追踪地下水的明天[N];人民政协报;2006年
10 记者 滕艳;地质力学所:创新成果频出[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