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普惠金融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R&D投入视角

李双燕  谈笑  斯宏浩  
【摘要】:普惠金融是国家金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值得深入探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使用SFA-Malmquist效率测度方法,分别测算了中国31个省份2007—2017年的普惠金融指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研发投入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企业研发创新融资约束、释放创新活力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发投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这一分解因子上。进一步研究表明,该中介效应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中国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加显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蒋殿春;王晓娆;;中国R&D结构对生产率影响的比较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5年02期
2 高越;宋述杰;;技术引进、R&D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0期
3 赵红;谷庆;;环境规制、引致R&D与全要素生产率[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4 鲁勇兵;马银戌;;河北省部门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09期
5 刘渝琳;陈天伍;;国内R&D、对外开放技术外溢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差距[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2期
6 唐保庆;;国内R&D投入、国际R&D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7 曹泽;李东;;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J];科研管理;2010年02期
8 刘震;陈丹丹;;R&D核算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精度的影响分析[J];软科学;2018年10期
9 尹伟华;;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区域R&D活动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年06期
10 郑绪涛;周蓉;;国际R&D溢出对发展中国家生产率的贡献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12期
11 柳剑平;程时雄;;中国R&D投入对生产率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工业行业(1993~2006年)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11期
12 朱福林;;社会资本、国际R&D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13 王晓娆;李红阳;;不同执行部门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7年06期
14 李超;杨慧;;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西藏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西藏研究;2021年01期
15 刘志彪;凌永辉;;结构转换、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管理世界;2020年07期
16 严成樑;朱明亮;;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6年01期
17 邵军;施震凯;朱俊明;;进口贸易与中国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20年12期
18 谢贤君;王晓芳;任晓刚;;市场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治栋;廖常文;;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基于政府干预视角的实证研究[A];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第十三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9年
2 张庆昌;;工资上涨、出口增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下降——基于195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郑京海;胡鞍钢;Arne Bigsten;;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4 张庆昌;;工资上涨、出口增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下降——基于195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 论文集[C];2009年
5 叶祥松;;不同环境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999-2008年的实证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兵;张技辉;张华;;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7 叶祥松;;异质性R&D与中国科技创新困境[A];2018世界经济特区发展(深圳)论坛——改革开放再出发论文集(中英文双语)[C];2018年
8 井丽巍;李旭;刘竞妍;刘艳秋;;提升吉林省研发(R&D)投入的相关建议[A];财金观察(2019年 第2辑)[C];2020年
9 王春元;;高校R&D与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经济与社会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10 樊学瑞;高波;李言;;地区劳动力成本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兼论“工资-效率假说”[A];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第十三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9年
11 郑江淮;曾世宏;;企业家职能配置、R&D与增长方式转变——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12 陈栋梁;;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生产率优化和科技创新的总体观[A];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文集[C];2009年
13 吴延瑞;;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新的估计[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14 党兴华;张优智;;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基于1988-2009年的数据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5 樊秀峰;宋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以陕西为例[A];陕西改革与新丝路新城镇建设研究2014年优秀论文集[C];2014年
16 胥悦红;朱振晓;;R&D人力资源投入和配置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A];第七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7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18 ;第二十九章 全要素生产率的非参数测度与分解[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19 岳宏志;朱承亮;;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基于生产率和效率的视角[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0 李岩;王承云;;京、沪跨国公司R&D投资结构与区位的对比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焦翠红;我国R&D资源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周燕;国际贸易、R&D溢出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D];厦门大学;2009年
3 高詹;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城市经济集约增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4 孙燕燕;环境/福利导向的生产率及其在经济发展评价中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4年
5 邢晓东;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全要素生产率[D];武汉大学;2019年
6 李清如;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与生产率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胡威;环境规制与碳生产率变动[D];武汉大学;2016年
8 李静;中国省区经济增长进程中的生产率角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王萱;中国碳生产率变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郑文;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1 祝接金;中国地方政府科教支出的生产率改进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2 巩崇一;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13 赵婷;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理论分析及中国经验实证[D];浙江大学;2012年
14 张佩;中国的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D];清华大学;2014年
15 周彩云;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6 李征;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7 项歌德;R&D溢出效应的测度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18 王睿哲;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19 王海兵;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D];山东大学;2015年
20 蒋长流;中国经济高增长时期资本深化与资本生产率变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学慧;经济增长中R&D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2 宋志贤;R&D投入影响开发区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
3 孙舒榆;开放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R&D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淑君;山东省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21年
5 徐亚茹;金融发展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年
6 王真真;研发投入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燕山大学;2020年
7 王晓燊;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20年
8 张静丽;异质性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年
9 赵朝磊;河南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金融发展对其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20年
10 张倩倩;金融发展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20年
11 樊文佳;人工智能对中国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
12 李银荣;产业转移视角下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年
13 王玮;京津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8年
14 张文佳;双向直接投资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20年
15 赵晨光;金融资源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8年
16 罗力菲;环境规制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
17 王苏;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20年
18 董欣;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20年
19 史梦钰;环境规制对我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年
20 孙晓静;环境分权、地方竞争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2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摘译 乔恒;提高生产率决定中国经济潜力[N];环球时报;2021年
2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程晖;迈向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N];中国经济导报;2020年
3 安蓓;实现“三大变革” 专家建议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N];中国建设报;2020年
4 记者 高伟东;发展中国家民众脱贫须提高生产率[N];经济日报;2020年
5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徐华亮;找准改革关键领域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N];经济日报;2019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李群;规范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7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张平;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存在的主要问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朱承亮 李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三个基本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9 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 段庆林;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N];宁夏日报;2019年
10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 罗掌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四个关键[N];广西日报;2017年
11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专家建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N];中国证券报;2018年
12 记者 张末冬;徐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N];金融时报;2018年
13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庞瑞芝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孟辉;着力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14 武义青 窦丽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选择[N];河北日报;2016年
15 本报记者 顾仲阳;全要素生产率是什么率[N];人民日报;2015年
16 本报记者 李小彤;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面优化经济结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5年
17 孟超 胡健 陈希敏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转向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驱动[N];光明日报;2015年
18 赵文景;全要素生产率[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5年
19 逢佳;美国生产率表现强劲为联储宽松政策提供空间[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0 郎楷淳 编译;俄罗斯引爆生产率[N];经理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