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身世调查
【摘要】:
<正>三聚氰胺分子式中有三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六个氮原子组成,氮含量高达66.7%。而牛乳氮含量只有15.7%,大豆蛋白也仅有16%。毋庸置疑,在氮含量比较上,三聚氰胺胜出。难怪有人把三聚氰胺称作"蛋白精"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原
|
|
|
|
1 |
张效伟,王喜泉;大豆蛋白残渣的综合利用[J];大豆通报;1997年02期 |
2 |
王仲礼;大豆蛋白及大豆乳制品[J];粮油食品科技;1997年04期 |
3 |
吴向明;改性大豆蛋白应用开发[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7年01期 |
4 |
;2020年中国油脂中长期发展规划——大豆蛋白及综合利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年12期 |
5 |
志子;流行快报[J];时代风采;2003年23期 |
6 |
吴建中,黄雪松,汪勇,张宁,黄才欢;Protamex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年05期 |
7 |
郭蓉,周安宁,汪广恒;煤与大豆分离蛋白的接枝改性研究[J];煤炭转化;2004年04期 |
8 |
夏剑秋;大豆蛋白和大豆磷脂在食品中的应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年01期 |
9 |
王飞镝,崔英德,周智鹏,郭宝春,邱清华;乙醇、氯化钙对大豆蛋白凝胶性影响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5年04期 |
10 |
霍景庭;;浅谈大豆蛋白用途[J];肉类研究;2006年04期 |
11 |
;专业会讯[J];食品科技;2006年06期 |
12 |
王淑娟;;大豆蛋白的营养特性解析[J];肉类研究;2007年09期 |
13 |
过祥鳌,潘才兴;接触溶剂后大豆蛋白在加热时发生急剧变性的发现[J];中国油脂;1981年S1期 |
14 |
;大豆组织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1981年03期 |
15 |
;蛋白质脫臭方法[J];食品科技;1982年02期 |
16 |
李碧晴;浅论组织化大豆蛋白[J];食品科技;1998年01期 |
17 |
蔡立志,宋玉兰,黄丽卿;大豆蛋白的乳化功能及表征研究[J];食品科学;1999年10期 |
18 |
钱方,邓岩,周晶,刘海波;预处理对大豆蛋白酶解的影响[J];饮料工业;1999年06期 |
19 |
;大豆加工业出路之一——大豆蛋白、磷脂加工[J];食品科技;2000年02期 |
20 |
张亚丽,徐忠;大豆蛋白酶解物的功能特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