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日本M_W9.0地震相关研究综述
【摘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海沟发生的9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本文基于此次日本9级地震相关研究结果,尝试从不同侧面分析此次地震的观测、现象和认识,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此次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西北边界上日本海沟俯冲带上,同震破裂可能存在深浅两个位错集中区,较深的位错集中区位错量相对较小,但历史上7级地震多发;而较浅的位错集中区位错较大,但历史上强震活动相对较弱;2基于GPS观测资料为约束的相关断层运动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海沟断层运动背景以大范围稳定闭锁为主(闭锁区空间尺度与同震破裂尺度相当),自2003年日本北海道8级地震后日本海沟地区断层运动开始出现扰动,2008年以后有几次7级左右地震震后余滑分布明显比主震位错量要大,之后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观测到显著慢滑移事件,最后分别于2011年3月9日和3月11日发生7级前震和9级主震,震前日本海沟俯冲带断层运动变化过程比较清楚;3可能是由于监测的原因,传统上的前兆观测并未出现显著异常,其震前异常主要为:部分地震活动参数表明强震震源区震前应力状态相对较高、区域地表运动速率的短期异常等;4对于震源区物理性质的分析引起了更多的科学问题,例如,震源区介质物性是否与周边存在显著差异、断层摩擦性质是否决定了发震能力和破裂过程、震前断层运动是否存在预滑、震前深部流体是否影响到震源区断层运动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本文对地震预测预报基础研究工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
|
|
1 |
杨继登;地震活动的层次特征与预报[J];西北地震学报;1992年02期 |
2 |
崔力科,郭履灿,胡常忻,和景昊;1993年世界重要地震灾情与地震活动特征[J];灾害学;1994年04期 |
3 |
常向东;弥散地震评价的原则与方法研究[J];中国地震;2000年02期 |
4 |
杜国林,于露,韦庆海;绥化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J];东北地震研究;2000年04期 |
5 |
林树,林世敏;1999年福建及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综述[J];福建地震;2000年Z1期 |
6 |
陈宇卫,顾方琦,凌学书,张春芝;中国大陆西部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J];地震地质;2001年03期 |
7 |
林树,林世敏,陈莹;2000年福建及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综述[J];福建地震;2001年Z1期 |
8 |
李人杰,刘西林,华爱军,李红;胶东及其近海地震活动特征和近期趋势分析[J];东北地震研究;2002年04期 |
9 |
;《华南地震》2003年第23卷总目次[J];华南地震;2003年04期 |
10 |
焦伟;;鸭绿江断裂西南段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东北地震研究;2006年02期 |
11 |
李继业;;黑龙江及邻近地区北西向断裂与滨州断裂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年03期 |
12 |
谢振福;;海南岛及邻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06年04期 |
13 |
;《高原地震》第18卷(2006)总目录[J];高原地震;2006年04期 |
14 |
;《高原地震》第20卷(2008)总目录[J];高原地震;2008年04期 |
15 |
田钧;楼柯;;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8年02期 |
16 |
杨家亮;齐玉妍;金学申;温超;陈晓燕;;滦县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及其预报意义[J];华北地震科学;2010年02期 |
17 |
;《高原地震》第22卷(2010)总目录[J];高原地震;2010年04期 |
18 |
高国英;聂晓红;夏爱国;;1902年阿图什81/4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特征[J];内陆地震;2011年02期 |
19 |
郭培兰;陆丽娟;阎春恒;;桂北弱震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华南地震;2012年03期 |
20 |
李自強;;北京的地震[J];地球物理学报;195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