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函数方法获得的和田—拜城剖面壳幔图像
【摘要】:利用一个长750 km的宽频地震台阵所采集到的数据和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横穿塔里木盆地的和田—拜城剖面的壳幔图像。和田凹陷、麦盖提斜坡、巴楚隆起、阿瓦提凹陷、塔北隆起、库车凹陷等地块及其边界断裂有清楚显示,各断裂均切穿岩石圈。地壳分为新近系—第四系沉积层、震旦系—古近系沉积层、上地壳结晶基底、中地壳低密度层、下地壳高密度层、下地壳低密度层等6个层。一般而言,各层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但有两个层反常。中地壳的密度低于上地壳结晶基底,下地壳下部的密度低于下地壳上部。中地壳低密度层是一不连续的薄层,厚度3~8 km,深度约25 km。下地壳低密度层是一个连续的薄层,厚度5~10 km,深度约45 km。Moho面的深度在盆地北部为40~50 km,巴楚地块为35~55 km,盆地南部为55~60 km。岩石圈底面的深度为70~80 km。塔里木陆块的岩石圈地幔俯冲到西昆仑之下,但地壳并没有俯冲,地壳与地幔发生解耦。吐木休克断裂北侧的北塔里木地块变形微弱,麻札塔格断裂南侧的南塔里木地块变形强烈,两断裂之间的巴楚地块的变形以地壳的弯曲为特征。和田—麦盖提地块是一个整体但变形强烈。在其中识别出5个大的滑脱-推覆断裂面,造成下地壳地层叠覆和缩短,下地壳低密度层以隧道流的方式挤入中地壳。相比之下,沉积盖层几乎没有变形,说明南塔里木的强烈变形发生在震旦纪之前。
|
|
|
|
1 |
方大钧,沈忠悦,谈晓冬;塔里木地块库车坳陷早白垩世古地磁结果及磁倾角偏低的成因探讨[J];地球物理学报;2001年01期 |
2 |
陈亚宁;;塔里木盆地周边灾害性洪水类型及特点[J];干旱区研究;1990年01期 |
3 |
杨斌,刘勇;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生油岩评价和勘探方向[J];新疆石油地质;1992年04期 |
4 |
周兴熙;;塔里木盆地凝析气的相态成因[J];天然气工业;1996年02期 |
5 |
张小兵,赵锡奎;塔里木盆地塔中构造演化与志留系油气关系[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4年02期 |
6 |
秦胜飞,李先奇,肖中尧,李梅,张秋茶;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及成因与分布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4期 |
7 |
杨辉廷,邢玉忠,周拥军;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定量评价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5年03期 |
8 |
李慧莉;邱楠生;金之钧;何治亮;;塔里木盆地的热史[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5期 |
9 |
张宝民;陈建平;边立曾;张水昌;;再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纪—侏罗纪的海泛事件[J];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
10 |
吕宝凤;王核;夏斌;;新疆塔东地区含油气系统建设与改造[J];天然气工业;2006年02期 |
11 |
单秀琴;钱玲;胡国艺;王春怡;孙庆伍;;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应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6年01期 |
12 |
李维东;于心;;大沙鼠在新疆地理分布的补遗[J];地方病通报;2006年02期 |
13 |
刘全有;刘文汇;孟仟祥;;塔里木盆地煤岩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热模拟实验中烷烃系列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3期 |
14 |
刘静江;李梅;刘慧荣;顾乔元;;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奥陶系凝析气藏成因类型[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2期 |
15 |
张翔;田景春;彭军;;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J];沉积学报;2006年03期 |
16 |
田景春;彭军;陈高武;张翔;聂永生;赵强;韦东晓;;塔里木盆地东河塘组层序地层学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
17 |
吕修祥;周新源;李建交;王清华;杨宁;;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J];地质学报;2007年08期 |
18 |
郭建军;陈践发;段文标;李程善;师生宝;叶治续;;塔中Ⅰ号构造带奥陶系天然气成因[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6期 |
19 |
韩永翔;陈勇航;方小敏;赵天良;;沙尘气溶胶对塔里木盆地降水的可能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
20 |
梁狄刚;;塔里木盆地轮南—塔河奥陶系油田发现史的回顾与展望[J];石油学报;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