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成因、展布特征及其与天然气运聚成藏关系

何家雄  夏斌  张树林  阎贫  刘海岭  
【摘要】:泥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颇具特色的地震地质异常体,具有欠压实异常、高温高压特点及低密低速的地球物理特征,其展布则具有明显分带性且沿盆地北西走向呈近南北向雁行式排列。泥底辟成因及分布,主要受控于盆地快速沉降及高速沉积充填压实与排出流体不均衡所产生的巨大异常高温高压潜能,和区域控盆断裂晚期右旋走滑伸展活动。而晚期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及其他成藏条件的有效配置,则有效地控制了天然气及CO_2运聚成藏规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叶加仁,杨香华;沉积盆地热流体活动及其成藏动力学意义[J];沉积学报;2001年02期
2 孙永传,陈红汉,李蕙生,陆永潮,张启明,张国华,朱河清;莺-琼盆地YA13-1气田热流体活动与有机/无机成岩响应[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3 解习农,李思田,董伟良,张敏强,杨计海;热流体活动示踪标志及其地质意义——以莺歌海盆地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4 张阳;姜振学;;深部热流体的热传导模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4期
5 曾溅辉;东营凹陷热流体活动及其对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彭晓蕾;高玉巧;刘立;;含油气盆地中热流体活动的流体包裹体依据[J];世界地质;2005年04期
7 聂逢君;夏菲;姜美珠;;盆地中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概述[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刘申芬;李国防;王凤茹;;谭头—大章断陷盆地边缘成矿条件探讨[J];矿产勘查;2010年04期
9 邢凤存;张文淮;李思田;;热流体对深埋白云岩储集性影响及其油气勘探意义——塔里木盆地柯坪露头区研究[J];岩石学报;2011年01期
10 董伟良,黄保家;莺歌海盆地流体压裂与热流体活动及天然气的幕式运移[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年04期
11 李大建;;南宫凹陷明化镇断裂结构解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5期
12 张敏强;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带天然气运聚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13 张明华;;桂中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控盆断裂特征及遥感解译[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4 薄冬梅;姜林;唐艳军;鲁雪松;于翠玲;;热流体活动与油气成藏[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15 李纯泉,杨计海;莺—琼盆地热流体活动示踪标志及其油气运聚指向意义[J];天然气工业;2003年04期
16 何家雄,李明兴,陈伟煌;莺歌海盆地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运聚富集关系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年06期
17 郭小文;何生;施和生;朱俊章;;番禺低隆起PY30-1构造热流体活动及油气成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3期
18 常树功,王承华;单面断陷盆地的K形构造[J];中国煤田地质;1996年S1期
19 孙晓猛,张梅生,龙胜祥,郝福江,刘鹏举,刘长垠;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逆冲推覆构造与合肥盆地、周口坳陷控盆断裂[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2期
20 刘建章,刘伟,王存武;沉积盆地活动热流体类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海洋石油;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志超;刘立;孙晓明;曲希玉;于淼;;歧口凹陷古近纪热流体活动的证据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高玉巧;刘立;;含油气盆地中热流体活动的流体包裹体证据[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曾溅辉;;东营凹陷热流体活动及其对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4 汪洋;;云南楚雄盆地早第三纪热流体活动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5 孟元林;肖丽华;殷秀兰;李臣;秦建忠;冯文彦;;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高温热流体活动与油气藏形成[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6 何家雄;祝有海;陈胜红;翁荣南;崔莎莎;;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泥底辟热流体活动与天然气运聚关系[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柳蓉;杜江峰;;汤原断陷古近纪层序地层特征[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欧光习;张建锋;李林强;;东胜砂岩型铀矿床热流体与油气作用的证据:流体包裹体和碳、硫同位素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慈平;冉华;孙自刚;;板内火山岩浆系统——大陆岩石圈应力应变探针[A];2007年地震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谢玉洪;童传新;杨计海;;中国南海海域天然气资源潜力简介[A];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海艳;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盆地结构与盆地演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建强;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三维地质模型及岩性地层气藏预测[D];吉林大学;2012年
3 于平;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构造特征与油气有利聚集条件的地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孟庆涛;桦甸盆地始新统油页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富集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志超;歧口凹陷古近纪热流体活动及其对碎屑岩储层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2 赵保强;青海省多禾茂地区南北向断裂特征及成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李光涛;滇西南怒江断裂带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性[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年
4 吕荣平;西藏佩枯错盆地沉积演化及构造模拟[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5 程理;怒江断裂带道街盆地第四纪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0年
6 史海涛;青海省多禾茂地区区域构造格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张迪;汤原断陷始新统地震反演处理及解释[D];吉林大学;2008年
8 高立祥;晚白垩世西峡盆地沉积与构造环境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斌;萍乐凹陷带构造特征及其对卡林型金矿成矿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石春磊;延吉盆地白垩纪地层序列及盆地演化[D];吉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