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醇对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防钙化改性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本实验首次应用混合醇 (即 1、2 -丙二醇 ,1、3-丙二醇 ,2、3-丁二醇 ) ,对戊二醛处理后的牛心包进行化学改性 ,防止钙化。方法 将戊二醛处理后的牛心包用混合醇进行化学改性 ,植入离乳的SD大鼠背部皮下 ,6 0d后直接做组织钙定量检测、光镜检测、超微结构观察、测定热皱缩温度及组织湿度。结果 混合醇改性后的牛心包试片平均钙含量为 (1 817± 0 91) μg/mg干重 ,与对照组GA试片的平均钙含量 (176 32± 4 3 2 7) μg/mg干重相比 ,钙化明显减轻 (P 0 0 1)。光镜下显示混合醇改性试片较少炎性细胞浸润 ,胶原纤维结构保持良好 ;GA试片 ,则有大片状钙盐沉积及较多炎性细胞浸润 ,胶原纤维结构破坏严重。混合醇防钙化改性 2 5℃作用时 ,抗钙化效果明显好于 4℃作用温度 (平均钙含量分别为 (1 817± 0 91)及 (10 8 85± 5 6 99) μg/mg干重 ,(P 0 0 5 )。三组的热皱缩温度、组织湿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⑴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经混合醇改性后 ,可显著减轻钙化。⑵混合醇抗钙化改性的效果与鞣制温度密切相关 ,在 2 5℃条件下抗钙化效果优于 4℃作用温度。
|
|
|
|
1 |
张伟
,龚光甫
,胡建国;经混合醇改性后的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免疫原性测定[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08期 |
2 |
吴国伟;龚光甫;黄柏英;胡型锑;王胜利;杨美高;;混合二元醇改性处理对减轻戊二醛牛心包细胞毒性的作用[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3 |
杨贵明;那淑芝;;混合醇体系中测定氨基酸的茚三酮光度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年04期 |
4 |
朱晓丽;王童文;;戊二醛聚合对猪、牛和人血红蛋白免疫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年06期 |
5 |
邢荣志,公衍道,张秀芳,张志诚,丁晓岚,赵南明;戊二醛处理对胶原蛋白结构的影响[J];生物物理学报;1998年01期 |
6 |
栗克喜;戊二醛用于制备百日咳菌苗[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1年04期 |
7 |
王敏生;;戊二醛保养的心脏瓣膜组织由疲劳引起的损坏[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79年04期 |
8 |
;ECHA就戊二醛候选替代物质提议征求意见[J];生态毒理学报;2014年01期 |
9 |
王韦;胶原作为体内支撑材料的研究——戊二醛交联胶原的动物试验[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
10 |
陈进树;;戊二醛胁迫对2种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08期 |
11 |
刘宗贵,刘维永;对戊二醛处理的猪主动脉瓣(叶)机械性质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
12 |
谢玥;王晨;邱东;;戊二醛对成骨细胞毒性的研究[J];明胶科学与技术;2014年03期 |
13 |
刘颖;高晗;范婷婷;;壳聚糖-戊二醛交联吸附法固定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年05期 |
14 |
楼新法;高戊二醛应用于神经系统免疫组织化学固定的实验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
15 |
张遐;鞠躬;董光皎;;甲醛和戊二醛应用于神经系统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固定的特性分析[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0年02期 |
16 |
柯德森;王土连;黄敏晴;林婷;杨礼香;巫锦雄;吴晓端;;戊二醛交联糖化酶的条件探索及协同实验教学分析[J];广州化工;2015年02期 |
17 |
马振立;刘维永;;戊二醛处理与异种心瓣膜的生物特性[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5年01期 |
18 |
龙隆,陈胜喜,龚光甫,胡野荣,胡建国,尹邦良;2,3-丁二醇对牛心包机械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1年08期 |
19 |
吴清明;严杰;王贤军;方平楚;沈建根;;戊二醛脱毒前后的百日咳杆菌外膜蛋白及其组分的毒性与免疫原性[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