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16S rRNA基因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和腹水中菌群分布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16S rRNA的PCR技术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和腹水中菌群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共37例,以腹水和粪便作为标本,进行核酸提取、PCR扩增和杂交。结果患者粪便中PCR阳性率为27.21%,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11%;腹水中PCR阳性率为24.32%,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41%,显示患者肠道和腹水中PCR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阳性率(P0.05)。结论应用16S rRNA基因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感染,具有操作安全、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依据。
|
|
|
|
1 |
党瑞志,贾玉亭,李瑞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不典型腹水感染35例临床观察[J];洛阳医专学报;1999年03期 |
2 |
李玉华,张秀文;MCV、RDW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贫血类型鉴别中的价值[J];职业与健康;2003年02期 |
3 |
李琨琨;赵雅彬;;肝硬化并发脑出血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3期 |
4 |
王兴山,沈晓明,李振东;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脑出血18例分析[J];临床荟萃;1999年22期 |
5 |
于淑清,倪明美,王卫红,郭雁宾;肝硬化失代偿期住院患者营养素摄入量分析[J];北京医学;2003年04期 |
6 |
盛雄;樊静;章前标;;老年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及死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9年05期 |
7 |
钟谷平;黄智铭;洪万东;陈坛舟;许世豪;;肝硬化原发性门静脉系统血栓2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年07期 |
8 |
陈科;;肝硬化与呼吸系统损害[J];实用医学杂志;1993年02期 |
9 |
马斌;张志华;张秀珑;;肝硬化腹壁静脉曲张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1993年03期 |
10 |
常琦,寿琼;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1998年01期 |
11 |
胡忆玲,吕临英;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脂膜炎1例[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12 |
毛敬珍,高俊英;拉米夫定治疗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0例疗效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年03期 |
13 |
覃后继,何延专;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观察[J];肝脏;2005年02期 |
14 |
苏兰芳;;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营养治疗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5年12期 |
15 |
关丽;米娜娃;张彦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腹膜炎96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05年04期 |
16 |
许慧阳;侯为顺;蒯荟芬;;血钠水平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全科医学;2006年03期 |
17 |
蹇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03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
18 |
杨云;;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19 |
李先慧;赵波;;肝性胸水29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
20 |
姚汉云;姚汉民;;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锌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J];江苏医药;199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