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灌溉、耕作和覆盖物对大豆产量及与土壤质地相关的产水力的影响

Arora V K  Singh C B  Sidhu A S  Thind S S  姚钦  
【摘要】: <正>印度Punjab正在减少地下水资源状况,从水稻到其他农作物要求实现低蒸发多样化,并提倡采用节水技术。大豆提供了一个由低等到中等质地土壤的多样化选择。然而,大豆在这些土壤中的产量受制于高的土壤机械阻力和生长季节初期的高土壤温度。这些制约因素可通过灌溉、秸秆覆盖和深耕来缓解。3年的实地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大豆间苗产量高[J];农业科技通讯;1972年05期
2 胡小平;;提高灌区玉米间套大豆经济效益的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1983年04期
3 张桂林;;大豆的需水特性与灌溉方法[J];农村科学实验;1994年08期
4 杜志贵,董俊卿;ABT生根粉对大豆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8年01期
5 刘晓冰,宋春雨,Stephen J.Herber;美国大豆产量生理研究的进展[J];大豆科学;2001年02期
6 韩晓增,乔云发,张秋英,王守宇,宋春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3年04期
7 张玉先,张瑞朋;主成分分析在大豆产量与相关性状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8 逄焕成,梁业森,吴江;大豆施用肥料增效剂的应用效果[J];土壤肥料;2005年04期
9 李占军;李玉坤;王旭明;;大豆45厘米小垄密植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年02期
10 李巧玲;崔玉民;;大豆钾肥效应试验研究[J];河南农业;2007年05期
11 张贤发;马宏斌;;光照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年05期
12 郑良军;;大豆高产栽培科学施肥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7年05期
13 王凤英;孙晓红;;大豆重迎茬减产原因及解决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11期
14 邵彦宾;刘美娜;朱红伟;;大豆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3期
15 刘德新;王永军;;同江市2010年大豆“3414”试验结果初报[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16 ;山东省夏大豆栽培技术意见[J];山东农业科学;1977年03期
17 金岩,陈瑞煊;大豆分段收获好[J];农业科技通讯;1986年07期
18 卢增辉;常从云;郭顶新;;提高大豆产量的技术措施[J];河南科技;1992年08期
19 吴秀清,葛家麒,王宏燕,孙聪姝;黑土地区钾肥对大豆产量效应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20 董丽华;大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奎武;;硼钼配合施用对大豆产量的影响[A];2004年辽宁农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于奎武;;硫对大豆产量的影响[A];2004年辽宁农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凤花;张淑娟;张海红;赵华民;赵聪慧;;基于粗糙集理论和BP神经网络的大豆产量预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郭春景;马志军;杨旭升;;富硒腐植酸生物液体肥对水稻、大豆应用效果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薛庆喜;宦立海;张玉春;宫学凯;杨军;陈良;;不同作物茬口对重茬及连作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国华;;黑龙江农垦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发展[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孙鸿雁;刘丽君;张小明;杨喆;高明杰;张雷;魏崃;;大豆油分蛋白质含量相关QTL的实用性验证[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8 张弘;余卫东;刘伟昌;;影响河南省大豆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分析[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严永峰;Choi Doug-Hwan;Lee Byun-Woo;;利用Cropgro-Soybean模型评价气候变化对韩国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道顺;;重迎茬大豆栽培的减产原因及保产技术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贤智;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与稳定性分析及QTL定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武向良;基于知识模型的春大豆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3 董守坤;大豆吸收利用氮素规律及相关酶活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4 程云清;乙烯调控对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金凤;大豆硫素营养及硫肥肥效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3年
6 梁太波;土壤质地与供氮水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柏军华;棉田管理信息的遥感提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高松洁;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灌浆期蔗糖代谢与淀粉合成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9 邵咏妮;水稻生长生理特征信息快速无损获取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苗保河;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模式高产优质生理生态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殿科;不同耕作技术模式对黑土理化性状及大豆产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聂三安;~(14)C连续标记下水稻同化碳向土壤有机碳库传输的定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高中杰;大豆产量、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宝国;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韩巧霞;不同质地土壤条件下冬小麦品质形成与积累动态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蒙世协;晋南地区典型灌溉棉田N_2O和NO的排放[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赵艳玲;施磷量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补偿效应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8 黄惠;转phyA基因棉花改善土壤有机态磷的利用能力[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王宏忠;黑龙江省大豆连作障碍因子分析及调控措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房春红;根瘤菌与大豆、土壤间相互适应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胜 周继华 王建武;锌钼富集区,种玉米大豆能增产[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兴化市作栽站 供稿;良种配良法提高大豆产量[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3 中化农大研究中心 供稿;这里大豆产量为啥老上不去?[N];农民日报;2009年
4 ;追肥有技巧 大豆产量高[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5 李俊;USDA下调大豆产量预估[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卢龙县卢龙镇农业站 胡树波;播种质量好 大豆产量高[N];河北科技报;2006年
7 本期专家为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陈伦寿;改进施肥方式 提高大豆产量[N];农资导报;2007年
8 玉田县农村经济局 邵福宏 李卫军;玉田:技术用得巧 大豆产量高[N];河北科技报;2006年
9 ;中化化肥免费电话解答集锦[N];农资导报;2008年
10 ;作物施肥讲究多[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