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麻浩,官春云;大豆脂肪氧化酶生理作用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1999年01期 |
2 |
张太平,朱星陶,王军,王尔明,徐元刚,阮矩尧;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农艺和品质性状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0年01期 |
3 |
孙君明,伍树明,陶文静,丁安林,韩粉霞,贾士荣;大豆脂肪氧化酶-1缺失基因(lx_1)的RAPD标记[J];中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
4 |
傅翠真,徐文英,常汝镇,丁安林;中国大豆脂肪氧化酶类型鉴定及酶活性分析[J];华北农学报;1996年01期 |
5 |
张太平;黔南山区大豆脂肪氧化酶类型及活性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7年04期 |
6 |
张太平;黔南山区大豆脂肪氧化酶类型及活性鉴定[J];种子;1997年05期 |
7 |
王文秀,杨春燕,张孟臣;大豆脂肪氧化酶的遗传规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8 |
张太平,朱星陶,王军,王尔明,徐元刚,阮矩尧,廖玲;贵州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分布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种子;1999年03期 |
9 |
傅翠真,徐文英,苏震;中国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多样性鉴定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7年01期 |
10 |
韩粉霞,丁安林,孙君明;大豆三类优异品质新种质的创新[J];中国农学通报;2000年04期 |
11 |
金孝芳;童华荣;刘耀;;茶叶中的脂肪氧化酶[J];蚕桑茶叶通讯;2007年03期 |
12 |
傅翠真,徐文英;鉴定大豆脂肪氧化酶的新技术[J];作物杂志;1996年03期 |
13 |
丁安林,刘立军,傅翠真,常汝镇;大豆中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的鉴定研究[J];作物学报;1994年03期 |
14 |
韩粉霞,丁安林,孙君明,李桂英;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工酶全缺失种质的创新[J];遗传学报;2005年02期 |
15 |
孙岚琴;;去除大豆种子豆腥味的遗传育种[J];种子世界;1991年11期 |
16 |
张瑛,吴跃进,吴敬德,童继平,郑乐娅;脂肪氧化酶与稻谷贮藏的陈化变质[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
17 |
陈静;石运庆;吴兰荣;胡文广;禹山林;;花生种子脂肪氧化酶鉴定方法研究[J];花生学报;2006年03期 |
18 |
孙星邈;李明姝;颜秀娟;李楠;任志国;马铁全;刘文佳;张守娟;李敏;;脂肪氧化酶缺失大豆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08年06期 |
19 |
刘燕,江连洲,朱秀清,郑福贵,刘晓洁,张平,许慧,陈昊;加工工艺条件对脂肪氧化酶缺失类型不同的大豆品种腥味影响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4年03期 |
20 |
侯美玲;苗华荣;陈静;王绍斌;;花生种子脂肪氧化酶的活性测定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