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挖出来的“自然”灾害

崔德仁  
【摘要】: <正>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受其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但有些自然灾害本来是不会发生的,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诱发了这些自然灾害或者增大了这些灾害出现的频率和破坏强度,可以说有些自然灾害完全是人类从地下挖出来的。 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的产生,就是人类由于采煤向深部发展,使岩体自重应力超过了煤层抗压强度,因开采造成能量大量积聚,煤层本身又具有冲击倾向性,在诱发因素的影响下,能量突然释放,形成冲击地压,造成诱发性地震。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这类自然灾害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国有冲击地压的矿井已从1985年的32对增加到60多对,新增加的局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建宇;吕有厂;;穿层深孔松爆技术在防突和防冲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1年08期
2 王继文;郭丽萍;;龙卷风形成原因及其危害[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年03期
3 ;东海道新干线的防灾规划与应急机制[J];现代职业安全;2011年08期
4 徐艳晴;;从“风险”到“危机”:基于传递关系的动态框架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邓岚;;民政灾害档案信息服务研究[J];中国减灾;2011年17期
6 徐娜;孙舟;杨洁;;民政部灾害风险管理代表团访泰掠影[J];中国减灾;2011年13期
7 剑华;峰子;捷鹏;;缝合撕裂的大地伤口[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8年08期
8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矿震监测与矿震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J];山东政报;2011年17期
9 冯宝兴;董现锋;;高压水力压裂技术在突出煤层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11年07期
10 张辉;;旱涝碰头更须强化预案[J];瞭望;2010年17期
11 金晓霞;;“全民防灾”不是梦[J];中国减灾;2011年13期
12 史学东;;防突钻机在掘进工作面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13 张寅;;以人为本创“五优” 安全发展促和谐[J];中州煤炭;2011年09期
14 田武德;;煤矿事故预测与动力信息基础[J];大众标准化;2007年S1期
15 方明;李庆龙;;井下救灾系统的设计[J];煤矿安全;2011年08期
16 董海凤;;灾难多发期背景下的灾难体系新形式——并发灾难体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17 湘溪;;“艾琳”来了![J];世界知识;2011年18期
18 雨辰;龚常;;暴雨洪水:城市不可抗自然力的困扰——现代城市洪灾事件与灾害管理[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4期
19 迟洪有;蒋曙光;吴征艳;赵勇明;寇砾文;;YCJZM救灾系统中嵌入瓦斯无线传感器的优化[J];煤矿安全;2011年08期
20 褚亚丽;;浅谈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鹏;牛荣辉;刘满喜;;峨四井北翼两次特殊工程地质灾害的认识与对策[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2 孙冬辉;钱益忠;蒋炜;;关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思考[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南;王余胜;;“全政府”型城市应急救援机制的建立与完善[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吕继增;;论灾害事实的“普遍关怀”与安全系统的“开放特性”之对应[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赵国彦;岳严良;;海基硬岩矿床的安全开采技术研究[A];2009(重庆)中西部第二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张永红;葛徽衍;;开发地级市气候领域灾害决策服务信息系统的探讨[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7 李世愚;和雪松;潘科;蒋秀琴;张天中;王林瑛;许忠淮;;矿山地震、瓦斯突出及其相关性[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高建国;;灾害对社会影响和损失大小的一个可量化值——灾度[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9 张晓龙;李培英;;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海岸侵蚀灾害及风险[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10 刘仲桂;;灾害与灾害经济的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帆;航空灾害成因机理与预警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邹银辉;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3 张天军;富含瓦斯煤岩体采掘失稳非线性力学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4 赵领娣;中国灾害综合管理机制构建研究——以风暴潮灾害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王振;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新的分类及诱发转化条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景继东;巨厚砾岩顶板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超;交通灾害中的载运工具致灾机理及其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赵黎明;灾害管理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施式亮;矿井安全非线性动力学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10 杨增夫;煤矿重大事故预测和控制的岩层动力信息基础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慧;大台井急倾斜煤层冲击地压及注水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
2 程琦;高速公路交通灾害的预警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范剑辉;地下矿山重大事故危险及危险程度分级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5 齐德香;煤田灭火工程项目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贾刚;航空公司灾害预警管理的技术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王宏刚;马家沟矿0521动力现象原因分析及防治研究[D];河北理工学院;2004年
8 尹志宏;低级无烟煤综放工作面煤层注水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棒;树木年代学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韩兆明;突出煤层中高压水射流防突机理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当灾害气象警报拉响……[N];中国社会报;2005年
2 记者 吴晓菁;灾害应急避难,请到这10个地方[N];厦门日报;2005年
3 封 祥;台风惊扰我国 挟灾害肆虐沿海[N];大众科技报;2005年
4 刘筱婕;越是难以预测 越要深入研究[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5 记者 姜晓凌;如果灾害降临上海……[N];上海科技报;2004年
6 李德;倡导先进的“灾害文化”[N];中国气象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胡唯元;大雾到底算不算灾害?[N];科技日报;2004年
8 金磊;减轻未来灾害核心在学习[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朱广菁谢宏;冰冻灾害敲响警钟[N];大众科技报;2008年
10 赵劲松;重庆矿业携手辽宁工大治“地老虎”[N];经理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