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浙江北部早二叠世硅质岩层
【摘要】:长期以来对浙江北部早二叠世硅质岩层的划分与对比一直存在着分歧。在硅质岩层里发现了栖霞希瓦格动物群和一些有孔虫类化石。根据这些,浙北地区的早二叠世硅质岩层应归属栖霞组,相当于江苏宁镇地区的栖霞组上硅质岩段。
|
|
|
|
1 |
林楚生;;福建下二叠统栖霞组特征及沉积地理环境探讨[J];福建地质;1983年04期 |
2 |
杨孟达;七星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的微相特征及沉积模式[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
3 |
洪祖寅;蒋家聪;刘庆平;;福建沙县富口高地早二叠世栖霞组(竹蜓)类动物群[J];福建地质;1986年04期 |
4 |
陈华成;严幼因;齐敦伦;;安徽南部栖霞组的朱森珊瑚(Chusenophyllum)[J];古生物学报;1983年05期 |
5 |
王建华,唐毅;浙江桐庐冷坞栖霞组(竹蜓)类[J];微体古生物学报;1986年01期 |
6 |
石新,王兴志,张帆,李耀刚,杨跃明,朱永刚;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7 |
齐敦伦,陈华成;安徽巢县地区栖霞组的床板珊瑚化石分带[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2年04期 |
8 |
胡世忠;江西修水Cryptospirifer的发现及其意义[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3年02期 |
9 |
刘雪娴;刘志礼;陈树谷;李万英;贺立民;;安徽省巢县散兵岭钙藻化石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
10 |
梁美霞;;栖霞组灰岩上覆特殊地层成因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11期 |
11 |
张彬;;巢湖二叠系栖霞组岩石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J];山西焦煤科技;2010年09期 |
12 |
吕炳全;蔡进功;刘峰;邵磊;王红罡;全松青;;栖霞组中台缘斜坡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烃源岩的关系[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05期 |
13 |
李双应,岳书仓;安徽巢湖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斜坡沉积[J];沉积学报;2002年01期 |
14 |
林甲兴;;广东加禾下二叠统栖霞组的有孔虫[J];地质论评;1985年04期 |
15 |
颜佳新,张宽忠,CarlsonEH;华南地区栖霞组“菊花石”假象与海泡石矿成因关系探讨[J];矿物岩石;2000年04期 |
16 |
蒋兴煊;;320矿床微晶石英硅质岩的成因[J];铀矿地质;1988年06期 |
17 |
潘云唐;四川珙县巡场下二叠统栖霞组鹦鹉螺一新属[J];地质科学;1983年04期 |
18 |
吴志成;;南京栖霞山栖霞组遗迹化石的指相意义[J];江苏地质;1991年03期 |
19 |
王强;马占武;李红中;周永章;梁锦;徐丽;安燕飞;;安徽南部孤峰组硅质岩特征及其成因的综合评述[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8年04期 |
20 |
李道琪;从暗色沉积型硅质岩的形成环境看有机成矿[J];石油实验地质;198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