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台地西缘晚奥陶世凯迪晚期地层划分对比与古地理
【摘要】:扬子台地西缘(今昆明—西昌—成都之间)晚奥陶世凯迪晚期地层的划分、对比与空间分布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本文综合研究新成果和前人的资料, 认为研究区这段地层可划归近岸白云岩相、近岸灰岩相、过渡混积相和远岸较深水相4个相带, 并据此修订了前3个相带的地层框架, 以实现与远岸较深水沉积(以临湘组和五峰组为代表)更高精度的对比。近岸白云岩相带以下部深灰色薄层硅质白云岩、上部薄至厚层白云岩夹含笔石碎屑岩为特色, 以修订后的王家河坝组称之。近岸灰岩沉积相带的该段地层下部为深灰色薄层硅质灰岩, 上部为薄至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 常发育含笔石碎屑岩夹层, 本文以修订后的铁足非克组称之。在过渡混积相带内, 下部为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 常发育垂向管状遗迹化石, 创名莲峰组; 上部为灰岩与泥页岩不等厚互层, 化石丰富, 沿用大渡河组一名。同时, 本文认为王家河坝组下段、铁足非克组下段和莲峰组均对比于临湘组; 王家河坝组上段与五峰组可部分对比; 铁足非克组上段和大渡河组均可与五峰组完全对比。在新的地层框架下, 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已有的资料, 尝试对研究区凯迪晚期的古地理进行更高精度的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