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第六段高分辨率层序—岩相古地理

王昌勇  郑荣才  韩永林  王海红  梁晓伟  辛红刚  
【摘要】:姬塬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区,晚三叠世延长期该地区处在北部的安边三角洲与西部的环县三角洲交汇部位。以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为指导思想,通过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和地震等资料,分析该地区延长组长油层组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和湖泛面的成因类型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将长6段河控三角洲沉积划分为1个长期、3个中期、10个短期和20个超短期旋回层序,比较了各级次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分布模式,建立了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分析了砂岩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发育状况,编制了短期、超短期旋回相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描述了不同时期三角洲砂体的展布特征,对有利储层发育层位和区带进行了预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顺;闫继福;刘振旺;;陕北斜坡东部延长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J];甘肃地质;2006年02期
2 王宏波;郑希民;冯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5期
3 吉利明;徐金鲤;;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疑源类及其与油源岩发育的关系[J];石油学报;2007年02期
4 姚惠琴;;镇泾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储层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年02期
5 姜红霞;吴亚生;罗晓容;喻建;毛明陆;杨飏;陈瑞银;;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三叠系延长组8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控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7年01期
6 王蕙;;原油孢粉分析及对延长组油源问题的探讨[J];石油学报;1980年02期
7 李凤杰,王多云,徐旭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5年04期
8 赵欣;史基安;王金鹏;王琪;卢龙飞;王雷;王有孝;;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油砂中芴酮系列化合物成因[J];石油实验地质;2006年01期
9 宁松华,王家映,翟晓先;桑南地区三叠系中油组储层特征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谢正温;谢渊;王剑;王生朗;李春玉;李令喜;吕小理;;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主要油层组储层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地层委员会三叠系专业组;;中国海相三叠系建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陈金荣;;长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特征与油气勘探新进展[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刘旗;王帮全;李振江;徐天德;;川西雅江—道孚地区三叠系西康群若干地质问题研究进展与分歧[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李红;柳益群;;特低渗岩性油藏的储层地质建模[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戴宗明;王全海;;四川炉霍侏倭地区三叠系格底村砾岩的成因研究[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彭格林;李小明;席先武;许德如;;构造热演化、综合模拟与淮南坳陷三叠系厚度的研究[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黄勇;;青藏高原新疆南缘半岛湖地区发现海相二叠至三叠系连续沉积[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李凤杰;王多云;陈践发;;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谢渊;王剑;谢正温;王生朗;李春玉;罗建宁;;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长2、长6、长8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形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殷鸿福;杨遵仪;盛金章;张克信;陈楚震;;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琴;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杨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及含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3 谢渊;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4 赵虹;安塞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储层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宋建勇;博兴洼陷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与储层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6 郑宽兵;滇黔桂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层序地层格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王震;陕北三叠系低渗油藏描述[D];西北大学;2006年
8 窦伟坦;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储层特征及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起琮;安塞—子长地区延长组长1、2段沉积体系与成藏组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朱世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发育的沉积成岩机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琴;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性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2 陈杰;川口油田延长组沉积古地理研究及其数字化方法的实现[D];西北大学;2003年
3 倪新锋;白豹地区延长组长3、长4+5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4 丁晓琪;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沉积体系、层序地层与储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小浩;南泥弯油田延长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D];西北大学;2001年
6 杨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测井层序地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吴小斌;姬塬地区长4+5油藏储层特征及沉积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韩会平;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D];长安大学;2005年
9 申守广;陕北富县地区延长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王海红;鄂尔多斯盆地马家山—王洼子地区长6_1、长4+5储集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庆言;振幅找油技术在塔河三叠系成效显著[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特约记者 袁伟记者 彭旭峰 通讯员 秦伯平;制服“三低”三叠系[N];中国石油报;2007年
3 杨卫东;西北分公司三叠系一体化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邓贤伟;找油新技术推开塔河“黑金”之门[N];中国石化报;2006年
5 范孟广李树林;转变思路 突破“红层”[N];中国石化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江其勤;川东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全面展开[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袁伟秦伯平 彭旭峰;突破低渗透极限:油屯三叠 志在必得[N];科技日报;2007年
8 宗钢 牟雪江 李会营;勘探加力突破 开发加速上产[N];中国石化报;2006年
9 牟雪江;塔河油田勘探工作稳步进行[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李同喜;元坝1井顺利二开中完[N];中国石化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