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GT/CAPP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正 一、引言 本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有少数高等学校着手研究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技术。即使从上海同济大学在1982年正式公布我国第一个CAPP系统——TOJICAP算起,至今也有10年多的历史了。十多年来,CAPP的开发研究从起步、蓬勃发展直至与我国高技术研究主题——
|
|
|
|
1 |
郭光炽,金平,张海滨;一般轴类零件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系统(CAPP—1系统)[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1986年06期 |
2 |
M.E.Merchant
,李文玺;CAPP在CIM中的作用及其展望[J];制造技术与机床;1988年09期 |
3 |
郭光炽;SKCAPP-1系统在津通过鉴定[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1988年01期 |
4 |
黄乃康;专家系统技术在CAPP中的应用[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1988年02期 |
5 |
伍向华,林德浩,苏树珊;关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与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系统连接问题的探讨[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1988年02期 |
6 |
李建康,程惟;CAPP系统零件信息的描述与输入[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1988年02期 |
7 |
杨润丰,陈静宜,范莉;CAPP中信息输入问题的探讨[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1988年02期 |
8 |
陈一波,吕佩喜,陈道明;关于CAPP中机床最佳选择的探讨[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1988年02期 |
9 |
晋燎原;适用于CAPP源程序的高级语言TRUE BASIC的介绍[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1988年02期 |
10 |
王杰,李治钧,刘祖烈,郑昌森;计算机辅助盘状齿轮工艺规程设计(QCCAPP系统)[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198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