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储热调温纤维的研究进展(二)

韩娜  张荣  张兴祥  
【摘要】: <正>(上接本刊2011年第4期第6页)4储热调温纤维的性能评价目前较为广泛的是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测试纤维在体温上下的吸放热特性,从而区分储热调温纤维与常规纤维。也可将纤维加工成织物或非织造布,通过测试储热调温纤维织物和常规织物的相变性能[6,9,10,15]、内部温度差[9]、温度调节系数[27]、动态热阻[28]等评价其性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俊龙;;储热调温纤维带来生活“百叶箱”[J];纺织服装周刊;2010年20期
2 李桦;马晓光;张晓林;夏少白;汤铸先;;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调温纺织品[J];纺织学报;2007年01期
3 李桦;马晓光;李俊升;夏少白;汤铸先;;相变材料在调温纤维上的应用[J];染整技术;2007年11期
4 马玉芹,岳名正;非织造布基人造革[J];产业用纺织品;1989年02期
5 余菲菲;;智能调温纤维受欢迎[J];纺织服装周刊;2006年42期
6 甘芬;俞从正;马兴元;赵凯;;凝胶法制备皮革用相变调温材料及其热性能的研究[J];中国皮革;2009年01期
7 赵宝艳;王瑄;吴超;;智能调温纺织品的种类及应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华荣凤;产业用非织造布发展方向的探讨[J];上海纺织科技;1987年03期
9 张兴祥;;耐高温相变材料微胶囊和熔纺储热调温纤维[J];中国科技奖励;2008年06期
10 王剑峰;非织造布新工艺新产品介绍[J];四川纺织科技;1997年02期
11 徐朴;面向21世纪的中国非织造布工业[J];非织造布;2000年01期
12 刘振凤;非织造布超声波粘合技术[J];非织造布;1994年01期
13 李志生;使用壳聚糖粘合剂制造生物易降解的非织造布[J];产业用纺织品;1991年05期
14 杨丽芳;非织造布材料在吸湿性产品中的地位(续二)[J];非织造布;1995年03期
15 王继祖;再谈国外如何看我国非织造布的发展[J];北京纺织;1996年03期
16 章悦庭,胡绍华,虞和倬,王书忠;生物可降解高吸水性非织造布的研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9年04期
17 王向钦;靳向煜;;蓄热调温纤维及其在非织造材料中的应用[J];非织造布;2006年04期
18 汪秀琛;;纳米智能调温毛织物的开发[J];毛纺科技;2007年11期
19 王贤琴;苏梅林;张慧;王锦宙;施祖新;;薄型粘合法非织造布物理性能研讨[J];棉纺织技术;1986年11期
20 章睿骏;第二届上海非织造布技术研讨会与展览会[J];纺织导报;1987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祥;高希银;韩娜;唐孝芬;;熔融制备储热调温丙烯腈共聚物纤维[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2 史学增;刘艳玲;由世俊;;自力式散流器的性能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包亦望;;陶瓷及玻璃力学性能评价的一些非常规技术[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吴国文;张健;;新型储热式电暖器应用的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5 杨文庆;任晓平;赵洪;吴艳;;SP202磨削液的研制和性能评价[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6 郭文松;;功能性纺织品性能评价与纺织品认证[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宏愿;尹伟民;魏渝伟;庞玲玲;王玉峰;何连清;;高效空分制氧吸附剂LiLSX的组成和性能评价[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曹阳;;应用单位综合功耗制冷、制热量系数评价非标风机盘管机组性能[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苏薇;邱玲;;D-Dimer PLUS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性能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10 何正斌;甘雪菲;杨洁;伊松林;;石蜡相变储热管放热时间的理论预测与验证[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益人;篷用全棉涂层织物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2 孟志国;非织造布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韩娜;含相变材料微胶囊的丙烯腈/第二单体共聚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4 李彦艳;壳聚糖油酸复合物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能[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覃广平;交互式马尔可夫链:理论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6 唐渊;大规模集群系统的性能评价与通信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4年
7 胡佩;新型高温高粘酸液胶凝剂的合成及酸液体系的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8 赵化廷;新型抗盐抗温泡沫复合体系的研究与性能评价[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9 王中明;基于XML/BACnet的家庭网络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鸿博;非织造基纳米银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晓辉;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单群;基于可逆吸放氢过程的镁基材料储热性能及储能装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晏爱琴;新型光致聚合物的全息存储性能评价及存储机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杨剑;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5 李纯;微泡沫钻井液的研制及其性能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高华;利用克拉玛依稠油沥青制备SBS改性沥青[D];青岛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建朝;扩展类型Petri网应用系统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8 吴祖义;科尔沁油田包14块深部调剖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李孝兵;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及预测[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代红敏;镍凹版表面磁控溅射TiN膜层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迈建;拿什么产品拯救你?[N];中国纺织报;2007年
2 王丹;德国福来司拿公司推出实验室生产线MiniJet[N];中国纺织报;2008年
3 王江;非织造布和生活用纸[N];中国包装报;2004年
4 吴雨桐;聚焦非织造布新型原料[N];中国纺织报;2003年
5 顾超英   ;非织造业前景可观[N];中国纺织报;2004年
6 胡晓玉;非织造布改变着我们的生活[N];中国纺织报;2007年
7 张迈建;非织造布行业为节能减排做贡献[N];中国纺织报;2007年
8 王新;用新概念推动非织造布发展[N];中国包装报;2004年
9 钟欣;西部非织造布业市场潜力大[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10 方慧;非织造布“上身”须多领域拓新[N];中国纺织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