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用量、刈割高度对饲用苎麻产量、营养品质及败蔸的影响
【摘要】:探讨了氮肥用量和刈割高度对"湘苎3号"(Xiangzhu-3)和"多倍体1号"(Tri-1)饲用产量、营养品质及败蔸的影响,为"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作为饲用作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刈割高度设3个水平,分别是40 cm(D1)、70 cm(D2)和100 cm(D3);氮肥设置3个水平,分别是每次施氮0 kg/hm2(N1)、92 kg/hm2(N2)和138 kg/hm2(N3)。通过测定各处理饲用苎麻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营养物质含量及败蔸率,对不同氮肥用量和刈割高度处理的苎麻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和刈割高度对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和磷含量影响显著,其中刈割高度是苎麻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和粗纤维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湘苎3号粗蛋白含量主要由刈割高度决定,而多倍体1号粗蛋白含量主要由氮肥用量决定。其交互作用对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影响显著。在相同刈割高度下,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以N2处理最高,粗纤维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氮肥用量下,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粗蛋白、钙和磷含量随刈割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生物产量和粗纤维含量随刈割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与此同时,多次刈割会引起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不同程度的败蔸。在本试验条件下,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最适合的刈割高度是70~100 cm,氮肥用量是92kg/hm2。
|
|
|
|
1 |
张亚军,陈旭霞,马晓燕,徐爱琴;小麦适宜氮肥用量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01年05期 |
2 |
杨安中;朱启升;陈周前;李维;王士梅;;氮肥用量对“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8期 |
3 |
顾介民;卫月勇;石磊;严瑾;王宏光;王寓群;金海洋;;不同氮肥用量对滩涂垦区水稻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2年02期 |
4 |
刘加盛,张学荣,兰月相;杂交水稻Ⅱ优46不同氮肥用量经济效益分析[J];杂交水稻;1999年05期 |
5 |
丁国祥;徐霞;钱云;赵万平;;水稻氮肥用量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
6 |
林友根;;不同氮肥用量对甬优6号产量影响研究初报[J];中国稻米;2006年02期 |
7 |
童相兵;岑汤校;魏章焕;马寅超;徐海平;;杂交稻甬优6号氮肥用量试验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
8 |
刘超川;王晓峰;王勇;李玉民;裴延晓;;玉米氮肥用量的试验效果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年02期 |
9 |
路开梅;张大明;郭文婵;;有限灌溉下新麦19氮肥用量试验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0 |
汪寿根;陈润兴;;不同氮肥用量对中嘉早17水稻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5期 |
11 |
孙同林;贲志凯;殷建华;毛国栋;环国莲;;如皋市高沙土地区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
12 |
胡法佳;;不同氮肥用量对中浙优1号产量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11年07期 |
13 |
曾洪玉;徐健;刘翠莲;唐宝国;蔡建华;;江都市水稻不同氮肥用量的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6期 |
14 |
张宜茂;宋忠俭;徐同珊;樊继刚;;氮肥用量对小麦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1期 |
15 |
曾洪玉;唐宝国;蔡建华;徐德海;;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1期 |
16 |
蒋承倩;;降低氮肥用量 提高经济效益[J];农业科技通讯;1982年05期 |
17 |
杨向炅;;氮肥用量与钾肥肥效关系试验小结[J];耕作与栽培;1984年06期 |
18 |
;不同氮肥用量对茶叶生化成份变化的研究[J];茶叶科技简报;1978年Z1期 |
19 |
P.B.Tinker;关于小麦高产及用计算机确定氮肥用量[J];土壤;1985年01期 |
20 |
蔡大同,王义炳,徐阳春,蒋廷惠,张春兰,姜汉舜,辉云,罗时玲,刘洪杰,朱学谦;氮肥用量对4个面包小麦产量的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