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凉山光叶紫花苕生物性状与影响草、种生产因素的分析

陈国祥  傅平  敖学成  何萍  柳茜  
【摘要】:对凉山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多生态观测分析,低山河谷区、二半山区秋季播种可完成全部生育过程,高寒山区越冬率低,随海拔增高植株性状表型值出现明显差异;经性状相关程度通径分析得出,影响产草的主要性状是叶质量和分枝长度,影响产种的主要性状是单株质量、结荚数、分枝长度;单株产种量及种子质量低山河谷区优于二半山区,原种生产区宜建在凉山低山河谷区。研究得出8月底前播种为适宜期,生产草适宜用种量60~105 kg/hm2,生产种子适宜用种量为22.5~37.5 kg/hm2,生产种子应采用冬前刈割1次后留种,生产草在冬前刈割1次,开春后刈割1~2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蕾;张连山;;高油大豆新品种中黄24在黄淮海的适应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4期
2 施志仪;谢先中;何秀娟;;三角帆蚌内脏团珍珠培育部位的生物性状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3期
3 董亮;张玉凤;刘兆辉;杨力;于淑芳;陈广思;田叶;;不同包膜控释肥对花生生物性状及养分含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3期
4 刘会超;贾文庆;杜晓华;刘梦刚;魏艳玲;;荷兰三色堇引种栽培试验[J];北方园艺;2010年08期
5 闫大明;邵彦宾;王立娜;;玉米新品种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7期
6 罗廷彬,任崴;新疆耐盐丰产小麦新品系“101”的选育与特性[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年01期
7 陈玉芳,刘晓娟,吴淑梅,朱贝斌;不同配方复混肥在玉米上施用效果对比分析[J];杂粮作物;2005年04期
8 郭中义;陈书强;;粉煤灰磁化复合肥对花生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粉煤灰;2006年06期
9 段美珍;邓斌;黄松青;;烟草浅水育苗与漂浮育苗对比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10 解孝水;王利;;生物有机肥在冬小麦上的试验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11 张振华;谢发顺;刘敬军;董文辉;;不同生物复合肥在大豆上的施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7期
12 韦凤香;郑瑞琼;何晓灵;刘永贤;;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生物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0年09期
13 王银锁;闵凡华;王梅;;寒地水稻不同插秧机应用效果对比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14 谭晓;;柚类名品——凤凰柚[J];西南园艺;1993年03期
15 任廷波;赵继献;高志宏;;施氮量对杂交油菜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年03期
16 李国萍;;硫酸镁锌硼对甜菜生物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08年S1期
17 赵乃新;王乐凯;兰静;戴常军;李辉;李宛;赵琳;;我国春小麦不同生态区域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现状分析[J];粮食加工;2008年04期
18 龚福保;梁小敏;黄英金;吴淼生;吴蔼如;雷利华;;不同播期、不同密度对车前生物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11期
19 张存良;吴建军;尹庆良;撒德山;方会见;陈存来;刘继学;;小麦微效基因和修饰基因的选择理论与实践[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20 叶全;于海宁;王大伟;陈洪江;;欧迈斯流体硼对花生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洁;李浩;王志伟;刘冬青;;不同生态区和收获期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李国萍;;硫酸镁锌硼对甜菜生物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A];2008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减排新技术推介会专辑[C];2008年
3 南丽丽;师尚礼;朱新强;赵文翰;;不同生态区苜蓿根系发育能力的初步研究[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淑云;董树亭;胡昌浩;白萍;吕新;;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研究[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5 谭周进;周清明;肖启明;;放牧对张家界景区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刘东华;金关荣;傅福道;骆虹霞;;不同生态环境和不同生长时期对亚麻纤维品质的影响[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吴建华;;马铃薯叶龄促控施肥技术研究[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1996年
8 罗家传;韦胜利;朱高纪;张伟;吴秋艳;孙艳华;;神麦1号小麦的辐射选育及利用[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邱强;石一鸣;闫晓艳;高淑芹;唐晓博;董岭超;;吉林省专用大豆合理区划初探[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吕桂娟;;“3+1”课堂模式改革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志华;文蛤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及利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邵玺文;黄芩高产栽培及质量调控生理生态机制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3 刘志斋;中国玉米地方品种的多样性研究与种族划分[D];西南大学;2008年
4 周桂生;高品质棉纤维品质形成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调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5 易艳梅;细菌溶磷作用及其对磷矿粉重金属释放和小麦盐胁迫的缓解[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谭芙蓉;四川生态区苏云金芽胞杆菌资源的筛选鉴定及其新型杀虫基因的克隆表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7 张军政;黑龙江省大豆核盘菌生物学特性和生物防治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陈汀;计算生物学中若干组合优化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薛腾;辽宁玉米纹枯病流行动态及其预测预警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10 唐娜;矮秆基因在小麦抗旱节水选育中的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凯;湖南省不同生态区域烤烟品质及产量的适应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2 郭喜平;“蒙杞1号”枸杞的生物性状及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张杰;施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超;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大豆抗旱节水技术集成效果的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5 张新;不同生态区玉米种子品质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赵宸楠;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侯亚兵;河南省玉米生产潜力及增产途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8 谢冰;不同生态区优质高淀粉玉米正红211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9 李月兴;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坡耕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水增产效应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海平;不同生态区胡麻与其枯萎病 病原尖孢镰刀菌相互作用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世信 任雅琴 孙军仓 罗全伟;抓紧时机 搞好小麦春管[N];陕西科技报;2009年
2 宝鸡市农科所 武世信 任雅琴 袁虎林 张慧成;促控结合早抓冬管[N];陕西科技报;2009年
3 小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抵抗自然灾害技术主攻方向[N];农民日报;2011年
4 宋逊风;德农正成跃居川农产业化龙头[N];农民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宋逊风;李登海说上市[N];农民日报;2005年
6 记者 陈洋;我省三项目通过验收[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7 记者  勇军 新国;登海种业:增收千亿元[N];烟台日报;2006年
8 刘晓蔷;解密脱氧核糖核酸[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尚玮民杨英刚;关注“粮丰工程”之河南课题[N];河南科技报;2008年
10 记者 魏东 通讯员 王祥峰;山东打造玉米“强势研发联合体”[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