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青海高寒草甸施氮肥增产效应浅析

纪亚君  
【摘要】:采用氮肥施用量的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施用氮肥对高寒草甸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就2年累积增产效应而言,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每公斤尿素可获得地上总生物量的最大增产量为19.22 kg,而当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禾本科牧草可以获得单位尿素的最大增产量为17.48 kg。综合考虑草地总盖度、草地总生物量、优良牧草生物量及优良牧草分盖度的增加,认为天然高寒草甸草地的最佳施氮量为150 kg/hm2,2年累积可增加地上总生物量2 883 kg/hm2鲜草,增加禾本科牧草地上生物量1 770 kg/hm2鲜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爱;高寒草甸十种雀形目鸟类繁殖生物学的研究[J];动物学报;1982年02期
2 刘海原;;玉树地区高寒草甸的类型及其利用价值[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8年03期
3 赵新全;皮南林;王启基;;藏系绵羊最佳屠宰年龄的数学模拟[J];草业科学;1989年05期
4 景增春,樊乃昌,周文扬,边疆晖;盘坡地区草场鼠害的综合治理[J];应用生态学报;1991年01期
5 张国胜;李希来;;青海省曲麻莱地区高寒草甸牧草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初探[J];中国草地学报;1992年03期
6 杜铁瑛;;试论青海高寒草甸草地的能量流动和转化[J];中国草地学报;1992年04期
7 张国胜;李希来;;曲麻莱地区高寒草甸牧草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初探[J];中国农业气象;1992年01期
8 黄葆宁;李希来;;高寒草甸退化草地—“黑土滩”植物量测定[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3年04期
9 刘振魁;李希来;;青海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探讨[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3年04期
10 黄大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轮牧实验的系统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亮;张晓爱;刘泽华;;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繁殖生产力的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国胜;李林;;我国江河源地区气象灾害变化规律及其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A];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赵亮;张晓爱;刘泽华;;青海省海北地区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的繁殖生产力[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4 张晓爱;赵亮;刘泽华;;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繁殖方式的定量分析[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5 李希来;张静;;青藏高原“黑土滩”形成的自然因素与生物学机制[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來興;易现峰;楊月琴;张嘵爱;;海北高寒草甸生態系统定位站若干雀形目鳥類穩定性碳同位素值及其食性(英文)[A];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万全;;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初步探讨[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陶贞;沈承德;孙彦敏;高全洲;易惟熙;李英年;;土地利用变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更新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易现峰;张晓爱;李来兴;李明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碳氮同位素生态学[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张海峰;刘峰贵;周强;;青海南部高原高寒草场退化机理及生态重建研究[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陶贞;草原土壤有机碳动力学同位素示踪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2 赵志刚;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见毛茛科植物繁殖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罗燕江;退化和恢复中的植物群落[D];兰州大学;2006年
4 马玉寿;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形成机理与恢复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5 李轶冰;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与时空格局[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辉;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特征及沙化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王太春;高寒草甸鼢鼠土丘的植被恢复与边缘效应动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彦军;高寒草甸几种牧草和灌木缩合单宁含量动态及其饲用价值[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2 刘彩琴;高寒草甸土、草、绵羊生态系统中常量矿物元素的季节变化[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3 李志丹;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地放牧退化演替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4 王立亚;黄河源区玛多县草地退化特征分析及治理模式初探[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5 郑凌云;基于卫星遥感与BEPS生态模式的藏北草地变化及NPP动态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韩文武;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退化过程和恢复机理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张娜;UV-B辐射对三种高寒草甸一年生植物光合作用、生长和繁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6年
8 周显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种子库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刘长秀;灌丛对川西北高寒草甸土壤资源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邱成;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永生;保护三江源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2 刘自学;黄花草木樨——抗性强的优良牧草[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3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新时;气候植被 植物生态学永恒的命题[N];中国气象报;2002年
4 陈建明;漫游伊犁草原[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5 ;2002青海科技论坛举行[N];青海日报;2002年
6 ;藏北高原这里的生命如此美丽[N];西藏日报;2002年
7 张目 朱国亮;青藏草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N];中国改革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黄勇;把人工建设融入自然生态[N];中国环境报;2003年
9 康勇军;让无序经济活动远离藏羚羊[N];中国特产报;2003年
10 ;青藏高原生态价值年超九千亿元[N];科学时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