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代谢组学的云南白茶与福鼎白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高健健  陈丹  彭佳堃  吴文亮  蔡良绥  蔡亚威  田军  万云龙  孙威江  黄艳  王哲  林智  戴伟东  
【摘要】:为了探明云南白茶与福鼎白茶的化学物质差异,以9个云南白茶茶样和6个福鼎白茶茶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MS)的代谢组学方法并结合感官审评分析对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共鉴定出109个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黄酮糖苷类(黄酮-O-糖苷和黄酮-C-糖苷)、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氨基酸类、酚酸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脂质类等。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云南白茶和福鼎白茶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共得到46个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化合物(P0.05),其中表型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部分黄酮糖苷类(山柰酚-3-半乳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等)、酚酸类、有机酸类、脂类等化合物在云南白茶中含量较高;非表型儿茶素类、部分黄酮糖苷类(槲皮素-3-半乳糖苷、杨梅素-3-半乳糖苷等)、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在福鼎白茶中含量相对较高,推测主要受茶树品种和干燥工艺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全面了解和认识两地白茶的化学物质基础和风味品质差异及其产地鉴别提供理论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吴婷;李沅达;邓秀娟;高畅;江小丽;黄刚骅;周红杰;李亚莉;;萎凋方式对γ-氨基丁酸白茶香气成分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年13期
2 曾议霆;李兴玉;杨春梅;陈涛;毕家钰;;基于高分辨质谱法的不同干燥方式白茶滋味物质差异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年16期
3 许燕;孙云南;玉香甩;田易萍;浦绍柳;;不同季节紫娟白茶香气组分探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2年11期
4 杨大鹏;刘晶;;ICP-AES法测定福鼎白茶中铝及铅元素的含量及其溶出特性的研究[J];茶叶;2016年02期
5 欧阳明秋;詹冬梅;翁晶晶;周承哲;朱晨;赖钟雄;郭玉琼;;白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组分变化研究[J];茶叶学报;2022年03期
6 陈荣冰;;白茶色、香、味的化学组成[J];茶道;2021年04期
7 张子威;王贞红;;福鼎大白品种不同茶类茶叶香气成分分析[J];高原农业;2022年06期
8 晏祥文;钟一平;吕世懂;孟庆雄;;云南月光白茶和福建白毫银针白茶香气成分的对比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年13期
9 杨华飞越;韩景辉;左娟;张喆;李超;李斌;安康;;离子色谱法检测福鼎白茶白露茶茶水中的7种阴离子成分[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年13期
10 何水平;郭春芳;孙云;郑德勇;;白茶中的有机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J];中国茶叶加工;2015年03期
11 范方媛;杨梦璇;龚淑英;郭昊蔚;张凯棋;李春霖;汤一;;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白茶3种典型感官滋味特征属性定量评价模型研究[J];茶叶科学;2018年03期
12 傅海峰;林琼珍;朱晨;唐雅弦;李小桢;陈兰;周承哲;欧阳明秋;赖钟雄;郭玉琼;;6种不同香型白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20年10期
13 陈志达;温欣黎;陈兴华;陈贤玉;李博;屠幼英;;不同等级福鼎白茶香气成分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熠敏;王远兴;廖俊昭;邓静;;固相微萃取法-气质联用仪对比安吉白茶与靖安白茶香气成分[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