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不同家蚕品种与野桑蚕大龄期幼虫血淋巴和体壁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分析

毛钰霞  赵晓明  许雅香  沈卫德  卫正国  
【摘要】:多酚氧化酶(PPO)在昆虫的变态发育和免疫防御中有重要作用。选择菁松、黑缟和大造3个家蚕品种及来自桑园的野桑蚕作供试昆虫,以其担负免疫功能的血淋巴和作为免疫屏障的体壁组织为材料,测定与分析家蚕、野桑蚕幼虫大龄期及化蛹前血淋巴和体壁中的PPO活性变化。3个家蚕品种幼虫血淋巴中的PPO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菁松、黑缟、大造,体壁中的PPO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大造、黑缟、菁松。野桑蚕幼虫不论是血淋巴还是体壁,其PPO活性均低于家蚕,其中血淋巴的PPO活性显著低于家蚕。家蚕幼虫血淋巴的PPO活性在整个5龄期都较高,体壁的PPO活性则是在5龄中后期和上蔟期较高。野桑蚕幼虫血淋巴的PPO活性在5龄中期较高,体壁的PPO活性则是在5龄末期较高。另外发现2个供试家蚕品种幼虫血淋巴和体壁间的PPO活性变化呈完全相反的情况:菁松的幼虫是血淋巴中的PPO活性较高,体壁中的PPO活性较低;大造的幼虫是血淋巴中的PPO活性较低,而体壁中的PPO活性较高。上述结果提示:家蚕、野桑蚕幼虫的PPO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发育时期和组织特异性,且家蚕的PPO活性高于野桑蚕,家蚕品种间的PPO活性的组织差异性也不尽相同。这些结果为研究家蚕蜕皮变态过程中的体壁形成和先天免疫功能等提供了新的信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兵,于继彬,耿世勇,查新民,季平,沈卫德;太湖流域野桑蚕的生态学研究[J];蚕业科学;2003年01期
2 田善富;野桑蚕人工制种条件的试验分析[J];中国蚕业;2004年03期
3 黄尔田;李玉峰;;太湖流域野桑蚕的生物学特性及测报方法[J];江苏蚕业;2007年02期
4 彭云武;;安康野桑蚕种质资源的研究与保存[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5 沈卫德,李兵,季平,卫正国,陈玉华,庞岗;野桑蚕和家蚕的环境适应性比较研究[J];蚕业科学;2003年04期
6 李兵,沈卫德;野桑蚕与家蚕对敌敌畏的抗性研究初报[J];江苏蚕业;2003年01期
7 彭云武;楚渠;胡必利;郝利军;;秦巴山区野桑蚕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8 李兵;浜野国胜;蜷木理;原和二郎;沈卫德;;中日野桑蚕杂交后代线粒体的遗传初探[J];蚕业科学;2006年02期
9 楚渠;彭云武;胡必利;郝利军;;秦巴山区野桑蚕的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10 李兵;浜野国胜;蜷木理;原和二郎;沈卫德;;中国野桑蚕和日本家蚕杂交后代的性状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11 丛海峰;徐世清;司马杨虎;张升祥;王更先;董航;刘莹;柳学广;;野桑蚕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分析与原核表达[J];蚕业科学;2007年02期
12 黎欢吉;彭云武;楚渠;胡必利;;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野桑蚕上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13 马晓英;李兵;沈卫德;;野桑蚕对敌敌畏的抗性压力筛选调查[J];江苏蚕业;2007年02期
14 彭云武;黎欢吉;楚渠;胡必利;;秦巴山区野桑蚕的性状调查[J];北方蚕业;2007年04期
15 李兵;沈卫德;;家蚕和野桑蚕的起源研究进展[J];中国蚕业;2008年02期
16 赵华强;刘海涛;王东;李兵;许雅香;沈卫德;;野桑蚕对溴氰菊酯抗性品系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17 彭云武;楚渠;杨金宏;孔卫青;代方银;;安康野桑蚕遗传多样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0年11期
18 张永亮;盛东峰;朱勇;;金属离子和抑制剂对野桑蚕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19 彭卫平;;中国野桑蚕(Bombyx mandaina)性状的育种学研究[J];蚕学通讯;1987年01期
20 王长青,吉志新,王长安;野桑蚕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继彬;查新民;李兵;季平;沈卫德;;野桑蚕生态学调查数据库[A];中国蚕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研讨会暨浙江省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蚕桑分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1年
2 周安莲;张友洪;肖丽蓉;肖文福;肖金树;;用野桑蚕培育彩色茧蚕品种及其利用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沈卫德;李兵;季平;卫正国;陈玉华;庞岗;;野桑蚕和家蚕的环境适应性比较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兵;王东;王燕红;刘海涛;卫正国;许雅香;陈玉华;沈卫德;;家蚕和野桑蚕对辛硫磷农药抗性的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5 赵华强;许雅香;王东;卫正国;陈玉华;李兵;宋宏图;沈卫德;;中国野桑蚕人工饲料育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宋艳;柳学广;朱晓苏;徐丽;司马杨虎;徐世清;;野桑蚕Bmand-Sxl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7 许西奎;徐升胜;李兵;许雅香;沈卫德;;野桑蚕肌钙蛋白C(TnC)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8 刘朝良;董胜张;朱保建;王磊;;中国野桑蚕卵黄原蛋白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张升祥;徐世清;孔令斐;司马杨虎;崔为正;;野桑蚕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bp1)和气味受体基因(or1、or2)的克隆及其与桑蚕同源基因的进化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10 殷如龙;浦冠勤;;江浙地区野桑蚕抗药性测定及CYP6AU1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摘要)[A];中国蚕学会桑树病虫害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兵;家蚕和野桑蚕对有机磷农药抗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赵华强;野桑蚕和家蚕对拟除虫菊酯抗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张永亮;野桑蚕等酚氧化酶的生化特性、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杨绍宇;家蚕驯化历史及基因流模式分析[D];西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博华;野桑蚕转录组测序与正向选择基因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2 陈玉华;野桑蚕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卫正国;野桑蚕抗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夏玉玲;中国野桑蚕线粒体基因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5 宋宏图;野桑蚕羧酸酯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D];苏州大学;2007年
6 钱吉凤;从野桑蚕到家蚕的基因突变与人工选择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于继彬;野桑蚕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昆虫专一性毒素表达[D];苏州大学;2002年
8 马晓英;野桑蚕的有机磷抗性调查及抗性基因GST-Omega1的融合表达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金长江;He-He激光对野桑蚕天蚕生物学效应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1年
10 赵华强;野桑蚕人工饲育及其CYP6基因cDNA片段克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