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血细胞的种类及其演变过程
【摘要】:
<正> 家蚕血细胞的分类,自石森1925以来,岩崎1932,入户野1956,1925及1958等先后提出大致相同的方法。一般分为原白血球,浆细胞,巨大细胞,颗粒细胞,捕食细胞及小球细胞。但其中有同名异物或异物同名,且对各细胞的演变过程及在蚕期的消长关系,仍未有系统的报导。作者等采用二化性瀛文×华十及多化性115南×九白海(南农七号)的五龄蚕儿作材料,每天自尾角采血,涂抹,85%甲醇固定,用Giemsa染料,Wright氏染料及Unna染料复合染色,观察各类血细胞形态的演变;又用组织化学方法检定其内含成份的消长,根据以上结果进行分类,5龄期间各类细胞的消长关系可用作蚕病预知检查及选育种的一种生理指标。
|
|
|
|
1 |
张幼芳;马玉堃;凌尔军;;家蚕拟浆细胞具有吞噬功能(英文)[J];昆虫学报;2007年05期 |
2 |
柴连琴;宋敏;张丽;;高温诱导对家蚕血淋巴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
3 |
徐伟;潘敏慧;张金叶;洪锡钧;鲁成;;家蚕血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变化[J];蚕业科学;2006年04期 |
4 |
陆龙喜,时连根;家蚕血细胞对病原白僵菌的防御反应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1年04期 |
5 |
尹晓辉;朱国念;庄惠生;吴慧明;李少南;;除草剂炔草酯对家蚕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年04期 |
6 |
林昌麒,方琴琴,姚勤,吴冬秀;家蚕有滞育多化性品种一年一次保育初探[J];蚕学通讯;1996年02期 |
7 |
时连根,钟伯雄,徐俊良;家蚕血淋巴对病原白僵菌的防御机理[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年04期 |
8 |
吉武成美;蒋猷龙;;家蚕的起源和分化研究[J];农业考古;1987年02期 |
9 |
蒋猷龙;;家蚕起源问题的讨论[J];广东蚕业;1985年04期 |
10 |
颜新培,钟伯雄,徐孟奎,梁建设,沈飞英;家蚕催青前期胚胎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分析[J];昆虫学报;2005年02期 |
11 |
夏振铎,徐静斐;关于家蚕神经内分泌的研究——Ⅰ.家蚕脑神经分泌细胞的组织学研究(初报)[J];昆虫学报;1964年05期 |
12 |
吉武成美;蒋猷龙;;家蚕的起源和分化研究(续)[J];农业考古;1988年01期 |
13 |
Y.Kato;李文楚;;家蚕抗菌蛋白Ceeropin B cDNAs的表达及其特性[J];国外农学(蚕业);1994年02期 |
14 |
戴盛;李斌;马晓春;吴必顺;王大永;宋秀梅;马洪利;许维岸;;氟化钠对家蚕幼虫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
15 |
俞瑞鲜;吴长兴;吴声敢;陈丽萍;苍涛;王彦华;赵学平;;化学农药对家蚕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16 |
唐红生,桂仲争,秦树臻,庄大桓,贾士荣,秦俭;家蚕二化性与多化性品种的RAPD指纹分析(简报)[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8年02期 |
17 |
朱玉芳,吴康,崔勇华,郑小坚,许雅香,汪宏其;镉铅对家蚕茧质及血细胞DNA损伤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
18 |
倪世俊;;饲养家蚕防蛆蝇[J];农家科技;2005年08期 |
19 |
Firdose Ahmad MALIK;Y.Srinivasa REDDY;;不同家蚕品系的耐热性特征(英文)[J];昆虫学报;2009年05期 |
20 |
吉武成美;蒋猷龙;;家蚕的起源和分化研究[J];科技通报;1987年03期 |
|